四星半。不多說。
不知何時起,青春片好多。起初全是墮胎逃課臟話疼痛,再進化到一群“過于成熟”的成年人,拍青春片全是刻意的自省,刻意對失去的遺憾和追討,幾十年前隔壁學校錯過的那個女生的回眸,再加上一首首民謠,中年文藝大叔們覺得特別有回憶特別有味道
昨天,終于看到了第三種青春片,它叫無問西東。真正年輕人拍的青春片,不只是年齡段的年輕,而是心性上的年輕、浪漫、書生意氣和無所畏懼。
承認我很羨慕,雖然我的青春里不曾和人“靜坐聽雨”,但我就是能有共鳴,這不是青春,什么是青春。

李芳芳說,電影中的這句臺詞最能表達她的創作主題:「愿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愿你在迷茫時記得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清華大學拍了一部電影,紀念北大建校120周年。「無問西東」正是清華校歌里的一句。相傳在劇組給劇本后,每個演員都是自己挑角色,一眼相中的都是后來扮演的,沒有重合。韓童生光把臉往那一放,就是一腦袋的精明算計。特別是祖峰出演的梅貽琦校長,神形兼備神還原。
從1923年到2012年,一共四條時間軸故事線,像是四條有條不紊卻互相交錯的軌道

“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這是梅貽琦校長對學生時代的吳嶺瀾說過的一句話。
當時,特別擅長文科的吳嶺瀾,選擇了在他看來只有“好學生才會選擇”的理科,結果物理成績慘不忍睹。聽了梅校長這番話之后,吳嶺瀾便終日在校園里思索人生,思索到底求學是為了什么,思索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想干什么。
一日,聽到泰戈爾在清華的演講,看到站在他身邊的徐志摩、胡蘭成和林徽因,這些人的從容和篤定感染了他。那一刻,他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二十幾年后

這部姍姍來遲原本是為清華百年獻禮的電影,足足等了五年才得以上映。有趣的是,卻偏偏趕上了北京大學一百二十年的校慶。
在這二零一八年的開頭,《無問西東》成了一道有關品味的最佳測試題。它像是一根細細的紅線,一邊連著盛贊,一邊卻滿是嘲諷,中間墜著的是那沉甸甸的《前任三》十八億票房。
一百年,四代人,在歷史的長河中只不過是點點塵埃。一把黃土埋了肉體,便在這世上消失殆盡,但是精神不死,一代代,薪火相傳。那也是中華民族的魂,柴燒盡,可還有火種,便可生生不息。
魂若丟了,盡管肉體尚在

剛看了《無問西東》,因為之前聽朋友說起這個電影,評價很是兩極化,所以一定要親自去看一下。
跟我料想的差不多,這部電影的好和不好都很明顯。好在立意深遠博大,不落世俗;不好在制作上志大才疏,過于粗糙簡陋,流于表面。有情懷有信仰,就是手藝太差,有點浪費題材和演員這么好的資源。
這是近年來少有的有家國情懷的熱血勵志青春電影。我不懷疑這個電影有票房大賣的潛質,因為不管《無問西東》拍成什么樣,它終歸還是做到了一個勵志片應有的東西,那就是托清華的福,終于找到了一個值得人相信的價值觀

無問西東:多好哭的沈光耀線啊。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8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