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講述的是“一代名師”、“留學教父”的故事,以成東青及其合作伙伴為中心,追憶了八九十年代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創業史。無論是其插敘結構,還是創業伙伴從共同奮斗到分道揚鑣的情節,都令人想起《社交網絡》。兩部電影都有某種傳記性質,展現了一個著名企業的創建歷史及企業文化。事實上,商界精英與開放的國家一同崛起,歷史上我們曾有過太多“為工農兵服務”的電影,新時代的民營企業家理應在大銀幕上有一席之地。
或許是擔心電影被誤認為公司宣傳片,導演陳可辛否認收過新東方一分錢,在影片一開始就打上劇本為原創的字樣。但不可反駁的是,《中國合伙人》儼然就是一部俞敏洪的傳記片,片中男一號的大部分經歷都可以在俞敏洪身上找到對應。黃曉明、鄧超、佟大為飾演的三位主角分明就是新東方集團的“三駕馬車”,那個口若懸河的胖子也很像曾經效力于新東方的羅永浩。在電影結尾,柳傳志、馬云、楊瀾、馮侖(在片中有客串)、張朝陽、李開復、王石(本片投資者之一)等成功創業者的照片逐一出現,致敬了曾經披荊斬棘的年代。

看到很多影評在說,《中國合伙人》是一部功利、現實、三觀不正的電影。影片似乎一直在宣揚金錢萬能,有錢就有女人有地位,完全忽視了愛情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的真理,說中國男人不懂愛情。
我想說,是我們想自稱矮窮挫么?還不是被女生逼的。
男人想要改變世界,女人先改變男人的世界。
幾乎所有的男生,在年少的時候,都有過一段矮窮挫的歲月。跟自己喜歡的女生發短信,在女神的每一條微博、每一張照片下面留言、評論,
要是女神哪條短信里稍微帶一點點情意,我的乖乖,那不得了,第一遍讀的時候臉上不知不覺都掛著笑,拉都拉不下來,然后一定會反復閱讀、存到手機里去。
但是,漸漸地,發現女神并不怎么愛搭理自己。自己給女神發十條短信女神才懶洋洋地回一條“我睡了啊”,但女神卻會主動約其他男生出來,甚至早早地過去點好飲料了等他。女神喜歡也愿意等的自然是體育健將、紈绔子弟和高大威猛的帥哥。
記得余華在《在細雨中吶喊》和《兄弟》里也多處表現出這樣的傷感:我一直覺得腿毛又黑又丑

影片的結尾,放了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強,還有張朝陽、王石、楊瀾,甚至還有老干媽(=。=)事已至此,眼眶終究還是濕潤了,不是那種強烈的感動或者悲傷,而是一種很奇特的共鳴。
那就來說說這奇特與共鳴吧。
筆者90前,離電影里講述的那段青春距離挺遠的,那樣的裝扮,那樣的校園,那樣的圖書館,一切都是如此陌生。我也從未想去美國,更是從未碰過托福、GRE。大學四年,好似每天都在吃喝玩樂,閑來看看背著單詞地苦逼室友,空時去圖書館在一堆啃書人中間翻著《國家地理》

《中國合伙人》成功學真能忽悠這么多人啊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8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