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1 18:47
首映:2008-12-12(美國)
年代:2008
時長:135分鐘
語言:西班牙語,艾馬拉語,
評分:7.6
觀看數:3720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切·格瓦拉傳:游擊隊:做個有信仰的流氓
街頭又一次看到穿著印有切·格瓦拉頭像襯衫的人,于是突然冒出再看一遍Che的想法。當然,主要目的還是想弄清楚,英雄人物數不勝數的今天,為什么切格瓦拉(下文簡稱切)會成為東方世界的寵兒,熱血青年眼中的偶像。
“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生于阿根廷,是阿根廷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醫師、作家、游擊隊隊長、軍事理論家、國際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個人對切的性格分析就八個字,桀驁不馴,革命到底!這樣的性格注定會成為英雄,但不一定會是偉人。有人將他比喻為拉美世界的毛澤東,其實不然,他距離毛主席的功績實在相去甚遠。他有戰術素養,但不得不承認,他沒有戰略眼光!
缺乏戰略眼光的依據主要有以下幾點:
1,只著眼于革命戰爭和土地改革,對于戰后國家制度,建立什么樣的政黨沒有明確定位。這點影片中也有體現,即切最初參加革命是“七二六運動”的一員,而并非古巴共產黨。而他又是在與古巴共產黨合作之后才逐漸了解斯大林主義,即社會主義。所以古巴選擇社會主義,并不是根據國情確立的,而是與美資本主義的敵對關系
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
我時刻會念叨起這個名字
一個印在T恤,墻頭,海報上的符號
當一個人,把自己活成一種符號,這意味著什么?符號的背后,除了T恤和墻壁,是否還有更多的含義,能供潮流去解讀。或者說,切本人,用他的生命換來的理想是否才是他更希望后來者去關注的,而不僅僅是他的肖像。
格瓦拉的肖像家喻戶曉,格瓦拉的故事也為人傳誦。
那么他的理想和他的精神還有多少人會去銘記,或著去追隨。
格瓦拉所追求的,恰好是我們的政府所教導的那四個字--共產主義。
對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這四個字仿佛是一個笑話,又是一種禁忌。
但拋開這幾個字的含義不談,讓眼光集中在格瓦拉本人的身上。共產主義是一個理想,這個理想可能是虛幻的,可能是無法實現的。但是對于理想的追求與執著,卻是格瓦拉最讓人崇敬的地方。
片中的一個片段
格瓦拉被捕后,
一個玻利維亞士兵問他:你信神嗎
格瓦拉說:我相信人性
至少在導演的安排下,這名士兵被震撼了。他無法直視格瓦拉的眼鏡,當格瓦拉要他為其解開繩索時。士兵選擇了逃避,在幾句簡短的對話后
看這電影之前,只知道切就是無數人T恤上的一個頭像,對于其經歷一無所知。看了電影之后,對切的認識依然僅僅只是一個大致的了解。
切之所以被后人記住,不是在于他對隊伍戰略戰術上有多正確的領導,也不在于他取得了多大的勝利。而是因為其信念的堅定、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純粹。上部中在古巴的斗爭也沒有出古巴革命領導者的“運籌帷幄、高屋建瓴”,下部中的游擊斗爭就更不要說了。從電影中也可以看出切在當時其實是沒有什么號召力的,不然不會只有那么幾十個人跟著他打游擊。這也許就是其悲劇性的結局的根本原因吧。不過正是因為這個結局的悲劇性,才彰顯了切作為個體的人的偉大。
看著鼠標墊上的切的頭像,不吐不快。
無論是你想拍紀錄片,還是故事片,我認為你首先要把人物的內核立起來。
這個電影里面究竟在描述什么?獵奇一般平鋪直敘切的游擊隊生涯,隨便游走了幾個地方,跑了幾個人,平息了幾次動搖的逃跑,然后,花錢買豬,然后,被出賣,biubiu兩槍,被抓了,請求敵人放走他,biu,槍斃了。
嗯?
他的主義呢?就一個短鏡頭告訴人民,支持我們,將來這里有醫院?他放棄革命成功的古巴地位榮譽,就是來這里,說這么一句?
完全沒有人物浪漫的革命情懷,偉大的革命信仰
切·格瓦拉傳:游擊隊:做個有信仰的流氓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