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小賣部的老板娘責怪玉粉為什么不早點告訴她,我和爸媽的眼淚再也忍不住,六十多年來一個人承受這些痛苦和委屈,這個奶奶還是看起來那么陽光,真不容易。2007年第一次讓國際社會聽到慰安婦們的聲音,十年后日本依然沒有承認這段歷史,而這十年間有多少玉粉離開人世再也等不到一個公正的結果。
我媽是那種只要有一點點沉悶或者沉重就會逃避看電影的人,但是這部電影,主題那么沉重,我媽卻主動把手機放到一邊,聚精會神地把電影從頭到尾看完了。原因是這部電影的總體基調是輕松的,而且留足了懸念

爭對短評中“過于商業化”說一下個人看法,慰安婦制度受害者并不是簡單的個人,而是永遠不應該被遺忘的群體,二戰對她們帶去的傷害是平生也無法抹去的歷史,適當的商業化制作讓更多人愿意去了解,理解這段歷史不失為正確。
影片主人公原型為李容洙奶奶,華盛頓少女像旁,她喊過“為了親眼看到道歉,即使是200歲我也要活下去。”觀看此片后表示“連對父母都說不出口,六七十年間一直藏在心底,電影卻能理解我,感動地睡不著覺。不是天天哭鬧而是笑著傳達了那樣的信息,所以很開心。”

電影或許講的是一群人如何尋找真實的自己的故事,尤其是涉及到了國際上慰安婦這個敏感話題,立意上更是高了一截,不僅僅諷刺的是國內官場的腐敗和不作為,更是表現出了對于國際話題自身堅定的立場。
這部電影被定義為喜劇,但電影本身所蘊含的喜劇元素并不是特別多,沒有夸張,沒有刻意制造笑點,給人更多的感覺是溫情和治愈。本片很少采用上帝視角,更多的采用平視鏡頭,所使用的遠景鏡頭更多的也是角色本身的第一人稱視角,使影片更加富有生活氣息。影片中多次使用了手持攝像
“我能說”從以為是喜劇到被感動的一塌糊涂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