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28 03:45
首映:1950-08-26(日本)
年代:1950
時長:88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8.8
觀看數:45481
熱播指數:1987
來源網:三年網
黑澤明創作,羅生門下眾生相
莎士比亞通過《哈姆雷特》拋出一個曠世經典的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而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則通過《羅生門》再一次對人性提出了銳力的質拷——相信還是不相信。
瓢潑似的大雨密密麻麻地打擊著地面,影片一開頭即通過視覺和聽覺給予觀者紛繁糾結疑惑的心理壓力,同時這樣的場景安排也揭開了劇情的序幕——因為躲雨三個線索人物:樵夫,和尚以及好事者聚集在一起。由此開始了影片的講述。
“世道人心比強盜、疫病、荒年、火災、兵災更可怕。”實際上,在影片的開始,導演就借和尚(被認為最具慈善之心的人)之口提出了論題。
可到底是為什么可怕怎樣可怕呢?和尚三緘其口,樵夫也一副魂不附體的模樣,導演通過大量的特寫鏡頭,將人物由于深度的不解困惑而產生的面部表情充分完整地展現給觀者。吊足了好事者的胃口也讓觀眾焦急難耐。
在影片的開頭導演除了運用大量的特寫鏡頭極盡渲染之勢,此外樵夫在林中步行時,強烈的光線透過密集的樹葉投射出斑駁恍惚的樹影,加上鏡頭正面側面及背面的迅速切換也為影片附上一層濃重的懸疑氣息。背景傳統音樂節奏緊湊鼓點沉重
一間破殿,人性的丑陋被表露無疑。脆弱到對自己撒謊。人的生命就像少女一般的真實,也如晨露一樣的短暫。
鏡頭不時對著天空,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意思呢?對蒼天的叩問嗎?人性的搏殺!!信任、謊言、自私、背叛。羅生門,“位于人間與地獄之間的城門”。
結尾處的嬰兒、雨過天晴的陽光,讓這部電影成為了一流!砍柴人帶著嬰兒向著羅生門位于人間的這邊走去
日本大師級導演黑澤明老師的代表作之一《羅生門》于1950年上映。本片有當時的著名演員三船敏郎、志村喬主演,講述了一場樹林中的兇案里面兇手、受害者、旁觀者不同視角下的情景,通過成熟的攝影技術,整部影片的氛圍都顯得撲朔迷離,甚至還帶了幾分詭異,配上相同氛圍的配樂,更是能讓觀眾沉浸于其中。“羅生門”一詞的宗教隱喻含義為“人間與地獄的連接點”、“通往地獄的大門”,同時也指一場案件中不同人腦中不同的看法,案件真相極其模糊。
電影開篇將“羅生門”的畫面呈現在我們面前
雖然是個名片,但是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個故事真的很一般,拍攝技巧嘛,不懂就不評論了。最想說的是很多影評本身就很羅生門。
黑澤明創作,羅生門下眾生相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