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黑暗嗎?作為一個已經活了20歲,還在大學這座不算是特別堅固的城堡里,沒有經歷過搶劫,沒有被車撞過,沒有被人潑了硫酸,沒有被室友捅死......依然沒有資格去說他黑暗與否,畢竟吃的鹽不夠多呀。
但是想分享下自己的一些價值觀。看了羅生門,又一次來反思自己,剖析自己,認識自己,一直在成長,也一直在不斷地認識自己,不能說沒有經歷過抨擊自己價值觀的事情,但是總會不斷地告訴自己,保持本心。
人性善,還是人性惡呢?個人一直堅持的是人性善,我深信每個人其實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是偶爾需要我們透過重重霧去看到他。一個人,其實很復雜的,有時候呢,他會很好,但是有時候他又會很不好,甚至很偽善,每個人都是有著陰暗面的吧,畢竟我們是人,總會被這個世界的紛紛擾擾所影響,我們都不是圣人,都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和呼來喚去的生涯里搖擺和隨波逐流著。
善良是一種天性,善意是一種選擇。善意是人性永恒的向陽面。
我希望自己能做到用最大的善意揣度他人,盡管他人常用最大的惡意揣度我

看了《羅生門》,截然不同的證詞讓人困惑不已,起初,當我在選擇該去相信誰時甚至有過誰的話都是不可信的想法并一度想去探究誰是真正的兇手,但最終發現如此大致是不可行的。我們對待同樣的事物,或許從不同人口中得到的是大相徑庭的說法,這往往使我們陷入困境,到底該去相信誰使我們難以抉擇。《羅生門》的高明之處在于,它并非為懸疑而懸疑,在我們追問誰是兇手,兇器為何物時,對于人性本身的思考卻從另一個緯度浮出水面。
關于兇手和兇器
影片一共圍繞6個人物展開,3個兇案當事人(強盜,婦人,武士),羅生門的3人(農夫,僧人,過路人)。本想從頭討論劇情,但發現這樣會使整個邏輯非常混亂,因為就整部影片來說,開始3人的敘述使我們無法判定真假,或許我們從開始的強盜的口中可以得知整個事件開始部分的事實,但后來婦人,武士的言詞會使兇手,兇器重新陷入迷團。 在武士的證詞最后部分有一個細節,在巫婆所說的話的結尾部分曾說:”接著有人靜靜地向我走來,那個人輕輕地把匕首從我的胸口上拔出來…”。同時僧人和農夫就坐在巫婆背后
作為一部電影,絕對是粗制濫造,低成本(連審案的官員都省了,巫師好像就是原來那個女的……),不是喜劇,不是愛情片,沒有劇情,沒有場景,沒有特效,甚至連基本的武打效果都沒有。如果你希望從這部電影中看到這些東西,那么可以繞道了。而作為一次思考,一種思想的傳達,它應該是成功的吧。剛看的時候不知道為什么有人對這部影片給好評,因為實在是拍的爛極了,看完了,似乎有些明白了。
羅生門主要是指每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編造自己的謊言,令事實真相不為人所知。“羅生門”本來在日文漢字寫成“羅城門”,最原始意義是指設在“羅城(即城的外郭)”的門,即“京城門”之意。羅生門是日本傳說中的一道門,通往生死,堅固無比,門上有許多象征死亡的圖像。在芥川龍之介的原著小說里,羅生門作為一個標志性建筑,代表“人間地獄”。原來的京都(KYOTO)里面有這么一道真正的門,據說是魔鬼消失之門。毀于戰亂。
一個沉于世俗的農戶;一個不愿相信邪惡藏于象牙塔的和尚;與一個接受現實的瘋者,看似超脫,實際是對現實世界無奈的承受。

“羅生門”芥川龍之介兩篇原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