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8 23:30
首映:2011-08-30(中國大陸) / 2011-03-11(西南偏南電影節) / 2011-04-01(美國)
年代:2011
時長:93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5
觀看數:50858
熱播指數:778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源代碼》米歇爾·莫納漢主演,發現一個bug
《啟動原始碼》這齣電影的英文名稱取得太有雙關意思了,Source Code其實我覺得導演想要談的根本就是Soul Code。談靈魂的電影,幾乎多到可以堆滿一整座的籃球場,但是把靈魂轉換成現代生活常有的電腦程式碼,這樣的包裝,就是一種創意。如何把人生的殘餘的電力發揮到極致?是影片中的軍事開發總部的工作,但是我更想要談的是人的價值。
從片中,男主角從剛開始的尋找「我是誰?」、「我為什麼在這裡?」忽略了身邊許多美好的風景。我們似乎也經常跟他一樣,肆意的揮霍、無視於我們既有的幸福,一直到有一天,突然一聲怦然巨響,一切趨於平淡、一切都歸零的時候,我們被丟回到一個濕濕冷冷的空間時,我們才會體會到,原來我們曾經多麼的幸福與溫暖。
幸好,男主角是幸運的,他總是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嘗試錯誤,而且每一次的錯誤,只會加深他對於身邊人事物的珍惜,於是他開始知道,他該做些什麼,他釐清了他的步驟,也踏穩了他的腳步。
笑容,重新被他找回來。只是,跳出電影的世界之後,回到我們的現實生活,我們沒有一個科學小組協助我們重新改變我們所犯的錯
電影中提到一個理論——延遲光圈效應,和延遲選擇理論有沒有關系呢,這個理論的核心是現在做出的選擇可以改變以前發生的事情。
很恐怖吧?這些理論讓我們的世界觀崩塌了。而這個延遲選擇實驗是雙縫實驗的輔助實驗。
雙縫實驗就是光子通過兩條平行的縫,我們可以看到光子的粒子屬性外,還有波屬性。
而延遲選擇實驗就是,當光子通過雙縫之后,
我們關閉其中一條縫,這時候之前通過的光子也隨著發生改變;
也就是說,現在的選擇,改變了之前的結果。
平行空間或者說平行世界也是量子學說的范疇。
There is an interesting discussion taking place on the internets concerning the ending of the newly released film SOURCE CODE, that suggests that the film concludes with a paradox. I believe that any such paradox can be resolved – with Physics!
This entire post is one big honkin’ SPOILER, so if you want to read about the final twist ending of a film without having seen said film – by all means, read on, MacDuff!
其余的設定沒問題,平行世界理論我也接受,如果解決第五次源代碼世界的崩壞和第八次源代碼創造平行世界的矛盾 可以上五星
然后總結一下邏輯:
第一次 去洗手間看到不是自己的臉 直接被炸死
第二次 懷疑喜劇演員 找到炸彈 暴揍談生意的人 繼續被炸死
第三次 下車跟蹤一個嫌疑人 發生沖突 推下鐵軌被列車撞死
第四次 潛入辦公司找手槍 被鎖在列車上 又一次被炸死
第五次 翻別人包 向老太太借手機 調查自己身份 Christina的臉開始出現崩壞
第六次 被強制送回去 還是被炸死
《源代碼》米歇爾·莫納漢主演,發現一個bug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