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賞析課被逼著看的,現在發現當時導演的手法,演員的動作臺詞真的很搞笑,反正我們是笑著看完的,大家不介意的話可以去看看,拋開這部政治電影中深刻的東西,純粹的看電影,也挺有意思的

我很討厭看歷史劇戰爭劇,那種沉重感會壓得我喘不過氣!但看本片時完全不會,我幾乎從頭笑到尾,甚至忍不住懷疑:那樣艱苦的年代,本該嚴肅的片子,我卻看得這么開心,是否不合適?
這或許便是后人和當事人的差別吧?堅強的勞動人民永遠會苦中作樂!
整部片子都有趣極了!把我一開始做的可能會哭、會苦大仇深的心理準備全打破了!
列寧:“瓦西里,我不是在問困不困難,我在問可不可能。”
瓦西里念娜塔莎鄉下家里的來信:本來想把他們(地主)攆出去,后來決定都殺了。
列寧:很好啊!

影片最精彩的一段情節是列寧在他的貼身警衛華西里家中過夜的那一幕。列寧看到華西里的妻子為她還未出生的小孩做好的嬰兒服裝,就拿起來在胸口比劃,極其歡樂地笑“多可愛啊”,那開心的神情和模樣真像個老小孩;而他要華西里睡覺的腔調,又十足是個嚴厲慈祥的老父親。他執意不肯睡在他們唯一的一張床上,自己動手把床單鋪在地板上;他按書的擋次,把有些書放在枕頭下,有些書放到腳邊;而華西里和他妻子就相擁坐著,在他身邊守候了一夜;他們出門時,華西里把他妻子放在他口袋里的一塊面包悄悄地放回到桌子上

我對列寧很感興趣,尤其是這場十月革命的發生。老實說,列寧本人由于后來者的對斯大林、毛等接手者的社會感到不滿而產生極大的連帶效應。而列寧本人的確是一個稱得上神經質的領袖(赫魯曉夫、莫洛托夫等人語),但是共產主義本身作為一種理想主義,當然我們不能想當然的將其看成馬克思的科學共產主義必然性的社會到來的形式來看,那么我們會發現,共產主義本身作為西方,甚至人類社會對公平社會的一種追求極致,你可以將它所建立過的國家稱其為獨裁或威權政體,但是它的內涵并不表現在目前所發生的時間中,因為它本身按照馬克思的想象,應該是完美的,而我們很清楚完美與不完美的區別,因為這一概念是自然流露的,也是康德所談到的先驗的。
為什么列寧會有這么大的魔力吸引著我去買列寧全集?甚至我還看過一些對普通人沒有什么意義的共運發展史。因為我跟他們是一樣的,我經常思考完美的制度,其中人的倫理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因為倫理是人模仿自然法而創造出的一個人與人約定的契約精神,人通過不斷的經驗并想使得這種避免再犯的錯誤成為標桿與過去的證明,而這…

“決定世界問題呢,你還嫌太慢。”
“假如若是假如若是。”
“一個傻瓜所能提出來的問題,比十個聰明人能解決的還要多十倍。”
“這些所需要的,是藝術的技巧,和三倍的勇敢。”
“不是給錢給煩了,而是聽話聽煩了!”
“我本來想用外交上的語言說出,可是洛基昂戈先生他說了我的意思。”“應該比較廣泛地了解我們大使先生的意思。”
“烏里茨基,忘了?埃哎誒~”
“你現在還有錢嗎?他那兒不冷么?飲食怎么樣?一切能弄到的請都給他弄到。”
“請尊重dangzhongyang的這個特殊決定。”

《列寧在十月》一絕!不要懷疑,共產主義者就是一群要將理想主義發揮至極致的特殊群體。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8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