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怎么看懂這部風格有些另類、基調有些渾濁的片片的結局.到底要表達什么呢?那男孩應該不存在吧?Robin Williams和Toni Collette的表演都很精彩,但依然不能掩蓋影片的某些硬傷,懸念具備了卻似乎有些缺乏說服力,但依然值得喜歡充滿獨立精神、真摯情感的不白癡電影的你去琢磨。
很喜歡這部電影的配樂,像流水,平靜中暗藏著洶涌與不確定。

加布里爾,是電臺午夜故事欄目的著名主播,然而,最近一段時間,感情和事業都出現了問題。同性戀小男友提出分居,故事的錄制也總是失敗。出版商朋友給他帶來一本書,作者是個在畸形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小男孩兒,如今,身染重病,被一位單身女士收養。
一段時間的電話溝通后,加布里爾對男孩兒產生了慈愛的感情,毅然奔向他生活的小鎮。可是,在那里,發生了一連串匪夷所思的事,他沒找到男孩兒,卻被單身女士(盲人)瘋狂地糾纏。加布里爾萌生了一種可怕的感覺——男孩兒,大概從不存在。他返程回家,騷擾電話卻不斷。沒辦法,他還是赴約了。躲在暗處等著女人離開,在房間里看到男孩兒的影帶。不過,很顯然,這些,依舊無法證明事實的存在。
至此,男孩兒和單身女士,終于從加布里爾的生活中消失了。而后者,通過這件事,已經變得更加平和。他與小男友友好地分手,對工作重新擁有了熱情。影片結尾,單身女士(已經不盲了)在另一座城市求租住房,中介隨口問了句:“您兒子什么時候出院?”她的臉,立時陰沉下來,接著,掉頭而去……
字幕:直到今天,也沒人知道,…

[原][影評]聽自己那被虛構的故事
聽自己那被虛構的故事
——電影《午夜聽眾(The Night Listener)》情節解析
我真的是很久沒有過這樣的觀影經歷了——在影片結束后反復地思考著最后的那句臺詞,然后忽然地就將影片中刻意掩藏的一切聯系在一起,甚至感到自己已經與作者的思緒交織在一起般的淋漓盡致。上一次大概還是在看完《蝴蝶效應》時,想到那個吉普賽女巫說過的一句:“You have not ever been.”,心中驟然的驚詫。
看了太多所謂標榜“多重人格”的爛劇情,《筆下狂窗》《機械師》《好奇害死貓》此些片子時間不過半,真相便顯現得一清二楚的情節豈稱懸疑?那句“分裂吧,以票房的名義”說得就很中肯。
這部《午夜聽眾》顯然未得到我認為應與之相配的即使算不上好評的評價,作為一部中等投資的獨立電影,夾在如此熱鬧的銀幕聲色中,這樣一部從里到外怎么看怎么不討巧的獨立制作——事實上我現在也是這么認為的——顯然不會博得足夠的目光,包括奧斯卡評審們的。
本片改編自阿米斯泰德·莫平(Armistead Maupin)的一…

《午夜聽眾》是一出探討人性的電影,羅賓威廉斯在片中飾演一位電臺DJ,正值事業低潮期,同性戀男友也搬離他的住所,這時,一個飽受虐待的14歲男孩來到了他的生活中。他們通過電話傾訴,互相安慰,他非常享受這種被需要的感覺。然而他的男友在聽到電話之后,竟認為男孩和他的監護人的聲音其實是一個聲音,這很可能是一個騙局!
憤怒的男人按照信件地址親自去求證,卻發現一個個謎團,最終發現,男孩只是一個患有***癥的女人杜撰出來的。
最高境界的欺騙,是連自己一起欺騙。

《午夜聽眾》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65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