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大
據說年底國產的影片密集上市,平均兩三天一部才能排的開。有媒體說我們國產電影缺乏整體的運作能力,個人倒覺得內容先豐富了再說,規劃運作那是下一步的事兒。不知道這些電影的票房會如何,有錢的可以靠忽悠讓觀眾更多些進影院觀看,沒錢的只好靠口碑了。
我對當下的電影不管國內國外的都持審慎的態度,因為深諳這些影片宣傳的伎倆,所以無論片花剪輯的多絢爛,造勢多熱烈,我都靜等著過兩年降溫了再說,當然有的好電影可能就會錯過第一時間在電影院觀賞的機會。
不過張藝謀的電影還是讓我上當了兩次,《十面埋伏》和《三槍拍案驚奇》,前者的悲劇情節實在搞笑我不已,后者玩命搞笑卻讓我有些唉聲嘆氣。有人說張藝謀拍片至少對得住他的投資人,給了他們豐厚的回報;可是張導為了投資人的錢,就有些對不住觀眾“投資”電影票的錢了。
與《三槍拍案驚奇》表面的搞笑不同的是,電影《十月圍城》是做足了煽情的戲份。雖然有人說,此電影是借孫先生的革命新瓶裝了武俠的舊酒,但至少酒的品質還不錯,文戲武戲都很到位,親情愛情友情國情穿插其中

首先感謝我所在的公司,讓我有機會提前領略這部賀歲大片。《十月圍城》拍的不錯,特別是在三槍、風云、刺陵的賣力襯托下,更顯得分外美好,略微治愈了咱受傷的心靈。
走進1906年的香港,《十月圍城》并未如我想象一樣靠幾個或眾所周知、或深藏不露的高手斗智斗勇、力挽狂瀾,那些舍命保護孫中山,挽救革命于水火的,只是當時社會各個階層的市民,而這其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那個叫做王復明的和尚。
為王復明的犧牲感動,最初源于其臨死前那句:“我不是臭豆腐,我叫王復明!”。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在那個時候喊出來,分明透露著對同伴的不舍和對自己的驕傲,于是思緒瞬間被拉回到前面幾幕,方始理解導演之深意。
感動于王復明,是因為他的原則。身為少林弟子,又天生人高馬大,想要靠著武功獨霸一方可能有點難度,但找個大戶人家做個武師或者直接投靠清政府做個武官,過個小康生活是沒問題的,但他沒有,而是輾轉向南來到香港,擺了一個臭豆腐攤,低調地做著勉強糊口的小本買賣,等待著出手的機會。
感動于王復明,是因為他的善良。身為武功高手

很久以前,有個老師曾告訴過我,電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即便是這樣,我們仍然熱愛它。如同熱愛自己的生命。
所以自從我有了經濟基礎以后,只要我有時間,我都會去電影院看電影。今年是我在電影院待的時間最長的一年。除了《我的唐朝兄弟》以外,年底上映的所有國產電影都看過了。迄今為止,最滿意的,就是這部《十月圍城》。
可惜只有一百四十分鐘,影片想講述的東西用這些時間遠遠不夠表達。但是足夠了,我們看到精髓了。我沒有那么多時間去逐步分析電影的每個細節,這個功課肯定有比我做的更好的人去做。不過我還是要說看完這部電影后最想說的話:我們中國,太需要類似于這樣真誠的電影了!
或許是在制片公司待久了,每次看電影都會想,這部電影會不會賺錢?能有多大的市場?其實在我剛接觸電影的時候,很鄙視商業電影的。現在發現那時的自己太傻太天真。現在我周圍有很多不是學電影的、不從事于此有關工作的人。我問他們,你們會喜歡看什么樣的電影?有人跟我說,我不在乎這部電影多有內涵,多深刻,從何角度入手,你導演想表達什么,我不懂

看《十月圍城》宣傳的時候,我還以為它是類似《集結號》一樣的結構,前半部文戲,后半部武戲,人為的將一部影片割裂,此手法飽受祥祥師父詬病,不過倒是可以寬廣一下影片的受眾面,什么樣的觀眾都能找得到萌點。看過之后發現并非如此,但是說起60分鐘打戲無喘息,倒也名副其實。十月圍城的前期宣傳是相當有誠意的,就連校內renren網都被眷顧,公共主頁上的更新也是勤勤懇懇。盡管這兩個月乃至今年全年都是爛片當道,《十月圍城》也沒有免俗的拋出孫中山由誰扮演的無聊噱頭吸引眼球,不過卻仍堪稱本年度最優秀的華語影片,專門去看首輪大規模提前“點映”我頓時感覺此行不虛,盡管仍有各種各樣的不足,盡管我抱著希望見到一部五星恢宏制作的美好愿望前去觀影卻最終默默地在自己心中砍掉了一個星,還是覺得值回了票價,《花木蘭》可沒有這樣的待遇,更遑論傳說中的2009年十大爛片,幸好其中的很多我都無緣得見。
由于看的時候一直在被口胡和劇透,很多內容都讓我想起阿加莎,想起發動攻擊的零時,尤其是前半部以文戲為主時采用的表達方式

《十月圍城》應和三槍配套觀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9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