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立意很好,畫面鏡頭不錯。垂髫這個角色很戳我。
但我覺得這個電影就像在畫扇子一樣,材料上乘,以為要做出什么驚世之作了,結果隨意把墨點潑在上面就結束了。這墨點就像這部電影的感情戲一樣,一驚一乍的。確實有些畫面有些臺詞很驚艷。但它不是一條完整的感情線。三個人之間的愛恨糾葛左來一點又來一撇,一會兒有動機的出現了,一會兒又沒有動機的消失了,根本成不了畫。
人物的感情和邏輯是混亂的。比如銀心,明知道工欲善不喜歡她,還非要強求,終于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垂髫選擇了放手

今天首映,我就去看了,出于對鄭云龍的喜愛和電影主題圍繞戲劇展開,我打了四顆星。
因為我沒有讀過原著小說,所以我的評論只針對電影版本。
首先幸虧是圍繞戲曲為主題而展開的故事,不然我會覺得這個故事其實俗得不行。而中國戲曲的特殊之處就在于,中華文化有著獨特的感性和曖昧,就比如會男扮女裝的“旦”角;也會有女扮男裝的“生”角,這就獨立出了“性別”這個很“冰冷”的客觀因素。炙熱的感情可以囊括萬象,包容一切,只存在感性,尤其在“演員”這類具有敏感內心的多面體上

《柳浪聞鶯》中涉及的主要元素——西湖,越劇,扇子,性別——無一不是我感興趣的,可最后呈現出的效果只能說是不盡如人意。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西湖邊,因此觀影前我對看到九十年代的西湖景色抱有極大的期待,結果令我大失所望。電影的畫面常給人一種年代割裂的感覺,室內的場景還是九十年代的,室外又一下子切到2020年了,西湖景觀的年代bug尤其明顯。杭州在2002年開展了環湖南線景觀綜合整治工程,今天柳浪聞鶯的景觀是這之后才形成的。劇中工欲善和越劇班的合影是在柳浪聞鶯的翠光亭邊

前半場其實沒有入戲,感覺導演想達到那種詩意的點到為止,但并沒有達到留白的神韻,情緒難免有些斷斷續續。演員的聲音與畫面有一些隔離感。
中場之后好了很多,可能也是人物熟悉了,共情感上來了,工欲善是實打實的工具人,兩個女孩子的情感走向還是很真實的,讓我想起當年落落的《年華是無效信》,那種彼此互為依靠又暗地里比勁兒的感覺,銀心的確是那種小里小氣的丫頭命,一直需要被照顧,兩個人分開之后再見的那場戲是最打動人的一場,她們終于放下那股擰巴勁握手言和了

2021,氣散桃花——《柳浪聞鶯》觀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8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