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娜.羅蘭茲再次飾演了她招牌式的神經兮兮,極度敏感,精神脆弱的中年女人形象,此片完全可以看作是她在《受影響的女人》中的延續,不單是角色,甚至連故事都可以延續過來........而她的丈夫約翰.卡索維茨,這位美國獨立電影教父級別的導演,則在自編自導自演下展現了他最極致的電影魅力與表演魅力。卡索維茨的影像始終充滿了原始的粗糲質感和隨性灑脫的自由氣質,尤其在他早期的《面孔》里體現得淋漓盡致。他為數不多的作品中幾乎都將鏡頭對準了身處中產階級的男男女女,他們的空洞,糜爛,虛偽,孤獨,傷感

我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它講了個有關孤獨的故事,而且講得很好。
在電影前大半部分,莎拉在離婚,羅伯特在喝酒約會和做愛,我一直猜想這兩個人有什么交集。我猜莎拉是羅伯特的讀者,我猜兩個人是互相依靠的朋友,直到后來莎拉問羅伯特“你知道爸爸以前說了什么嗎”,才發現原來是姐弟(或者兄妹?)。這就說得通了,他們都是無可救藥的人,莎拉說:“Love is a stream, it's continuous, it doesn't stop.”而羅伯特卻說:“Love is dead. Love is a fantasy little girls have.”不管Love到底是什么東西

“我唯一感興趣的是愛,以及對愛的需求。”約翰?卡薩維茨如是說。
要理解卡薩維茨的電影其實很簡單,因為它們反復在論述著關于愛的付出與索取,但通往愛之伊甸園的旅途卻異常艱辛。卡薩維茨是人類情感最深邃的洞察者,他的電影有那種完全有悖于好萊塢經典敘事的影像風格,在羅杰?艾伯特看來,卡薩維茨是那種屈指可數的擁有極其鮮明個人特色的導演,你會通過他影片中的任何一個鏡頭認出他來,因為卡薩維茨電影中的主人公總是在獨自囈語、爭吵、沉思或者伴隨著音樂跳舞,他們渴望愛,卻又不知道如何付出與接受愛,但是“上帝呀,他們為此又是多么地努力呀!”
卡薩維茨在1959年(幾乎與當時的法國新浪潮同時期)拍攝了處女作《影子》,這部電影迄今都被認為是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之作,卡薩維茨也被推崇為美國獨立電影的宗師。但在美國商業化程度極高的制片體制下,獨立電影的生存空間極其有限。作為一位電影天才,卡薩維茨在30余年的導演生涯中只完成了大約12部長片,其中部分還從來沒有公開發行過

《愛的激流》可能是我上影節27部中個人最偏愛的一部影片,而對于我比較喜愛的作品我一般都不喜歡寫太多。卡薩維蒂親自飾演的男主居住的那個大房子本身成為了影片主要場景,其本身的空間之大和敘事之廣使得這個空間成為了一種時間和生活經驗上的多維堆積,這樣的堆積在最后被吉娜羅蘭茲(卡薩維蒂的夫人)飾演的女主的兩個夢境所凝練,而最后再次被Love is a steam這樣的最終主題所打破,去追尋自己的些許病態的愛,通暢而有留有深思。

緊湊!《愛的激流》2020.5.20 第一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6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