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日參加了《日照重慶》的首映式。
這是王小帥最新的一部電影,并從全球2000多部電影中脫穎,正式入選2010年戛納電影節正式競賽單元。能夠入選到這樣的競賽單元是非常不容易的。至今也沒有幾個華人導演能有這樣的經歷。
懷著極大的希望步入了位于當代MOMA的百老匯電影中心。
觀看完以后,最大的感覺是故事是個很好的故事,有很多打動人的點。但王小帥的水平似乎是在退步。或者他在這個影片中沒有用心,沒有傾注應有的精力。影片整體感覺制作得有些凌亂、草率甚至是粗糙。很多地方只要再加那么一點勁兒,就能達到大師級作品的感覺,而結果卻是欠了火候,使得作品流于三四流的水平。
下面從技術、故事框架以及演員表演來解釋一下我這樣的感覺:
首先是技術層面:
作為一個好的電影作品,技術層面是基礎,需要的是精細和嚴謹,否則,再好的影片也會由于技術上的問題而大打折扣。《日照重慶》就犯了這樣的一些錯誤,比如,在打印林波的照片時,配的背景音是針式打印機的,而鏡頭上出現的卻是噴墨打印機在出土;在一個場景中

這部電影雖然是把背景放在了重慶,但其實是根據08年11月29日發生在昆明龍泉路家樂福超市劫持人質事件改編的,整個劫持的事件起因和過程,到最后嫌犯被警方擊斃,包括范冰冰的醫生角色也都跟那個事件完全一樣。范冰冰的角色原型名叫“朱一丹”,是昆明120急救中心的一名護士。
昆明家樂福超市人質劫持事件詳情:http://news.sina.com.cn/c/2008-11-29/171616750916.shtml

從《十七歲的單車》開始認識王小帥,那個時候對他沒有較深的認識,只是知道他是第六代的導演,但也從那個時候開始對他有了一些關注。
《日照重慶》這部電影,有很多人不是很喜歡,這可能跟欣賞電影的角度有關,會覺得很枯燥,但不得不承認強大的演員陣容,很吸引觀眾,王學圻老師的演技不得不贊嘆,從影片開始的那十分鐘,他能抓住觀眾的眼球,在他穿街走巷中,思考著自己的人生,他似乎和那幾條街道有點格格不入,那個年代的重慶,大家都喜歡聚集到一起,沒有大房子,但小戶型,也有不一樣的幸福。從他走路的背景中,可以揣測出,他帶著沉重的感情帶到了這樣的一個城市,當他遇到了老朋友的兒子時,他很想了解昊子的生活,其實是想從昊子的生活中,慢慢去感受這份來不及的愛。
我覺得老林想洗兒子的照片,是這個電影中一個情感線索,他很早就離開的兒子,兒子的樣子,已經都忘記了,要昊子洗出來的照片,本來就不清楚,還讓他把照片無限放大,放到幾乎看不清。老林的這種表現,充分體現出他對兒子那份來不及的父愛,連兒子的樣子

《日照重慶》是第六代導演王小帥于2010年完成的作品,影片講述了多年未回家的父親林權海因為兒子林波挾持人質被警察擊斃一事從日照回重慶,通過與多人的接觸打聽關于這件事的起始緣由。多年未見的兒子的離世讓他措手不及,卻也使他懂得了責任。片子英文名是"Chong Qing Blues" —悲傷重慶,片名一出就奠定了影片悲傷的基調。
林權海回到重慶

不知道導演為什么挑選日照和重慶聯系在一起。可能是為了產生更強烈的對比吧,抑或是為了給重慶這個“霧城”帶來些許“陽光”。總之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城市。重慶:沒去過,但是多少有一點了解,發展迅速的中國中部龍頭城市。日照:去過,一個美麗宜人的海濱小城市。日照有海,海上有著父親的事業;重慶有江,江水匯入海洋,也寄托著兒子的夢想:隨著父親去遠洋。故事就發生在這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城市中,故事的內容也延續了王小帥電影里一貫的“父子”主題。
網上對這個電影的評價不是很高,有一點出乎我的意料,可能跟每個人的偏好不一樣有關吧。如果一個電影看完之后不能留給你一些思考的東西,而只是簡單的感嘆道:這個電影拍的真不錯。那么這個電影就基本上沒有看的必要。一個時代中,名人的故事可能會是這個時代的焦點新;而一個時代中,小人物的故事則是這個時代最真切的基調。焦點的精彩各不相同,我們如果成為焦點也會不同。市民百姓的故事千奇百態,我們卻往往能從中發現自己的影子。
父親從日照來到重慶,來重新發現十年未曾謀面的兒子

從一個純文藝片的導演, 進化到符合廣電局要求的導演, 對王小帥來說, 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人們時常試圖去解釋這個時代的種種. 卻始終禁錮于穿梭的兩江索道.
大海是一種變革的向往, 未來, 如潔凈的沙灘和無際的海面. 如女人的溫情和幼童的天真.
然而未來的主人卻面臨著父親遺棄, 女友背叛, 最后他綁架醫生, 一個只能拯救他肉體的人.
警察槍手的出現, 則是一個臨界點. 臨界點本身沒有意義, 但他卻可以結束一切, 才意味著開始一切.
當無法自我救贖的時候, 我們都需要一個外力, 這個外力, 看似致命, 卻是一個最為關鍵的臨界點.
生父的追憶也罷, 前女友的懺悔也罷, 一切都需要繼續.
生母選擇了默默的養家糊口, 而生父則替代死去的林波, 選擇了新的開始.
死亡, 徘徊, 推倒, 重建, 一切讓我想起關于梁啟超的思想評論的一本書, 書名叫《危機。革命。重建》。

《日照重慶》——殺人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0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