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著張婉婷這個標簽,找到了這部影片。我算是個落伍的人,看了下時間,竟隔了有7年。
每次,特別有感覺的東西反而寫不出長篇大論,只有散亂的幾個123。
1、北京。一開始晃動的北京街頭的影像是典型的紀錄片語言,再配上搖滾,我一下沒認出來是張導的作品,倒是想到了李玉去年的《蘋果》。據說片子是導演很多年前的作品,只是一直沒通過審批。
北京是個素材特多的地兒,而所有圍繞北京的片子,不是古代就是底層,窮得讓人心難測,少有光明燦爛的東西。
有一點倒是挺好,北京人一點也不媚外,對于香港人,完全可以不鳥。人民商店的老板告訴香港小伙子米高,這里人民說了算!樂隊里的人叫米高“港農”,罵人也要人文主義。
2、對比。
一處是關于北京和香港的對比:
北京搖滾的特色是窮;香港搖滾什么特色?香港搖滾沒有特色!——是啊,搖滾源于憤怒,香港人沒有憤怒,也沒有時間去憤怒,自然就沒了搖滾。
(楊穎和米高黑夜一起去上廁所的路上對話)大陸的黑是一直這么黑下去,而香港的黑是一陣后又能亮起來——外國的月亮就是比中國的圓啊!
北京樂與路:沒有想象那么差,還行啊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0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