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美國式青春校園偶像劇,年輕,貌美,目標,奮斗,愛好,夢想,友情,愛情······這些詞,似乎都是這部電影的標簽,都似乎又說不透這不電影,可以說,它完美的融合了這些特質。
Bella的每一位成員,帶著不同的目的,聚在了一起,彼此有著相同的目標以及各自的人生,在激烈的爭吵下,他們意識到理解,分享,陪伴的意義,圍成一個圈,訴說不為人知的自己,成為彼此的聽眾,朋友,朝著相同的目標前進。
面對困難,奮起合作,改變,卻保留著各自的特色。沒有完美的人,亦沒有完美的人生,有的是,不懈的努力,與合作,聲帶出問題的克洛伊,經過手術后,不能唱超過G調的音,卻也唱出了不曾到達過的低音區,人生處處是缺憾,卻也因此而完美。
故事講得如何,不知最重要的,看是看著不電影的感覺,對于一個不懂音樂的我而言,無疑是耳朵的一場盛宴,只有兩個字“好聽”。
所以,推薦。

這些天有看到說,我們回憶里滿是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但其實我們放不下的,是曾經那個天真自然,犯了錯也不打緊的小小少年,小小的我們自己。
看過許多歌舞劇,卻不如這部讓我在如此愉悅的情緒下回憶過去中學里的日子。
總以為回憶是酸澀的苦笑,但pitch perfect這些短短的清唱劇帶給我溫暖、貼心、滿是陽光的柔軟觸覺,沒錯,笑著的歌聲有感人至深的奇幻力量吶~
通俗的說,唱歌就是個人人都會的特長,聲帶就是件人人都有的完美樂器。第一次對唱歌這件平凡的小事產生意識是在小學時候,和同桌同時愛上一首歌,經常兩人一起合唱曲子。說的合唱,無非是輪流唱詞段。突然有一天,他說:“你管你的唱,不要停哦”,然后我繼續沒心沒肺地吐歌詞,他卻在半拍之后開始襯起高音部,立體感呼之欲出哪~一下子就覺得好高級,然后我們就樂此不疲地嘗試各種流行曲子還有west liife的老歌我記得。說來好笑,小男孩駕輕就熟地一展高音&小女孩竟也把低音撐了下來,那時候唱歌真是什么想法都沒,只管發好音~真不錯~
直到現在,盡管你我只好偶爾隔著電話線聊天

花絮:
·影片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匯聚了一干青春美少女布蘭妮·斯諾、安娜·坎普、Alexis Knapp等,作為本片的監制之一的伊麗莎白·班克斯也將出鏡。
·安娜·肯德里克和瑞貝爾·威爾森之間的化學反應為本片增添了不少看點,整部影片頗有Glee電影版的氣質。
·本片根據米奇瑞普金所撰寫的同名報導小說改編而成。導演杰森·摩爾曾在百老匯名劇《Q大街》呈現布偶們荒唐失序的一面,更曾在電視劇《家族風云》里,帶領觀眾一探錯綜復雜的人性。此次他與獲奧斯卡金像獎與托尼獎提名的安娜·肯德里克及《饑餓游戲》的伊麗莎白·班克斯,攜手打造這部視覺與聽覺雙重饗宴的感人之作。
·片中還有兩位搞笑的大學阿卡貝拉國際錦標賽(ICCA)評論員,分別由著名喜劇演員約翰麥可希金斯《人狗對對碰》、《沒問題先生》以及女星兼制作人伊莉莎白班克斯《饑餓游戲》、《模范大哥哥》所飾演。

其實就電影的劇情而言,真的很簡單,女子無伴奏合唱團經過各種磨合打敗同校的男子團隊。除去中間比較各自的小細節和亮點,似乎就是《Glee》的電影版。
但是這卻是一部值得去看,然后聽聽音樂,看一群大學生拼搏自己夢想的電影。畢竟比起現在已經拍到第四季的《Glee》,《完美音調》更快速吧。
全片,安娜·肯德里克真的就是一個大驚喜。安娜在好萊塢不能算是長得特別出眾的女星,但是對我這種“臉盲”而言,確實能過目不忘的女星。回去翻了她的經歷,才想起她竟然就是《在云端》的那個女職員,我對她更深的印象反而是來自去年和囧瑟夫一起的《抗癌的我》。
即使《在云端》讓她各種最佳女配提名到手軟,還是《抗癌的我》里面表現,似乎都是一個磨子,沒有特別的亮點。但是在這部《完美音調》里面,一出場就感受到了她的氣場。全片看完,似乎又看到了一個新的安娜。安娜是百老匯出身的演員,唱歌對她而言確實較為輕松,又令她格外加分。
完美音調,但是整個團體中的8名女士有各自不完美。
胖妞,那個沉迷賭博的拉拉,被父親逼著壓力過大就狂吐的大四學姐

午休后躺在床上背單詞,背到“shiver”,這個單詞的一個例句是cups這首歌里面一句歌詞,就一句歌詞,一段旋律,讓我立馬起床,打開另一個手機微信搖一搖,找到歌曲名字:cups,然后上各大音樂app搜到這首歌,MV很棒,并由這首歌曲找到這部電影。電影主題和題材在那個年代應該很新了,也很勵志,里面插曲都不錯,只是因為存在中英文化差異和我這個音盲,并不能很好的領略到音樂/歌曲給整部電影帶來的提升。想比之下,我更喜歡cups的MV,特別是4min+的那個版本,里面女主的面妝感覺也更好看。

完美音調:帶著缺憾的完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0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