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之前,聽朋友說了第一次點影的感覺,她說對它期待太高,有些失望。第二次點影,走進影院又是滿場。這回準備自己感受一下這部大作。
影片是寧浩指導,黃渤,徐崢主演。徐崢是我近些年來最喜歡的演員,幽默的語言,沉穩的個性,黃渤可以算是中國當今最好的喜劇的演員,有些人看到他的臉就能笑。這三個人組合,真就是國內喜劇的一個招牌,堪稱黃金搭檔了。影片中還有一些配角也十分出彩,馬殺雞的周冬雨,“角色個性大翻車”的張儷,有“節操”的服務工作者馬蘇,每段都十分逗樂。
影片講述的是過氣歌手耿浩發現老婆有外遇后被離婚,內心十分痛苦,酒后不醒人事被發小徐崢拉出去一同去大理送道路,一路上展開各種雞飛狗跳的公路之旅。影片同樣走近幾年流行的公路片路線,以旅游公路為主線,此片很像當年的泰囧,泰囧當年不僅票房火爆也捧紅了徐崢黃渤。作為喜劇片,能讓觀眾笑,那才是硬道理《心花路放》算是做到了這一點,路上遇到的每一個“女配角”都襯托出了黃渤這多“受傷的”小花,在加上旁邊“加油”的徐崢,喜劇效果十足
點映的場子幾乎坐滿觀眾。徐崢、黃渤搭檔的喜劇成了國產片中為數不多值得期待的“品種”。笑聲也不算少。其中相當一部分都來自臺詞和對話。直觀來看,“說”出來的喜劇就像一場流動的小品。而對比之下,“演”出來的喜劇真可謂鳳毛麟角。
默片時代的喜劇其核心在于演員的表情和動作。而今電影技術發達可以更多倚靠語言(臺詞)、聲效和造型。我們抱怨現在的喜劇不耐看,并非笑點變高,而是過多依賴臺詞搞笑的喜劇實在容易嚼膩。喜劇電影里,語言(臺詞)相對于表情和動作,更像一種直接輸入和刺激,而網絡時代的觀眾對新詞潮詞耳熟能詳,往往過了搞笑的保質期再于影院聽到就味同嚼蠟,用片中黃渤的臺詞就是,笑了也沒“走心”。卓別林的喜劇全世界通行,因為表情和動作是不同語言文化間幾近的交流符號。觀眾通過對演員表情動作的揣摩、同情、同理產生一種獲得性的喜劇快感,這種觀感更為耐人尋味。
語言(臺詞)僅作為和表情、動作同等功能的喜劇要素時,語言(臺詞)本身是一種表達幽默和搞笑的載體。當我們談論演員們喋喋不休的黑色喜劇時
【心花路放】不是每個回憶都有美好戀曲~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