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9 19:03
首映:2019-12(廣東時代美術館)
年代:2019
時長:125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8.6
觀看數:75292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殺馬特我愛你:“這世上的事,你不看,它就沒了??”
年紀很小就進入社會,發型一開始是他們自我保護的偽裝,是博得關注的一種方法。慢慢地,他們從殺馬特家族里得到認同、關愛和快樂,于是殺馬特成了信仰。
看到他們的生活和教育背景,那些殺馬特的行為都合理了起來。這種狂熱跟有看似其他愛好的我,沒有什么不同。進電子廠服裝廠,流水線上下班,在當下,同樣都忙著進大廠小廠,連文化內容都可以是流水線了不是嗎。我們大多數人,沒有什么區別。
他們沒錢搞房子搞車,所以搞頭發。常在無意義中漂浮的我,通過參加各種活動來裝點自己
殺馬特我愛你 不分開一直愛 這些SMART kids成功了他們用真實的感情在中國時尚歷史上留下了一大筆但給殺馬特下“黑券”卻成為了社會的污點 而不是進步 不僅僅是大部分帶偏見的資本家內心差異化看待殺馬特文化罪魁禍首是那些小布爾喬亞們和一些粗魯的人
殺馬特與我們同為現代社會受權力規訓的主體。殺馬特們面對的是更直接,更顯性的暴力:惡劣的工作環境,個人健康缺乏保障,人被異化為高效生產的機器;而我們面對的是隱形的暴力:要增長,要積累,要積極地生活。在兩種不同表現的暴力作用下,人對暴力的反抗形式有所差異。殺馬特以一種更激進的方式表達了他們的反抗。他們改造自己的身體以彰顯主體性,以被人注視、不被認同的生活方式作為高昂的反抗;而我們面對無形又窒息的暴力,以抑郁癥作為反抗,以增長和積極的反面
這部紀錄片讓我認識到我的偏見、無知和狹隘。我原來以為殺馬特是土,是低級審美,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看了紀錄片才知道,他們都是因為貧困被迫輟學打工的窮苦農村人,五顏六色的頭發是他們的保護色,貴族、家族等稱號讓他們擁有游離于社會主流評價體系的另一個身份,可以偽裝起自己的脆弱,更自信地面對人生。嚴重的階級分化和勞動剝削驅使他們尋找一個可以得到自尊和認可的桃花源,這個桃花源內化于他們的精神,成為了信仰。我感嘆于殺馬特的單純與善良,這似乎是一個最接近于“兼愛”理想的群體
斷斷續續看完的,今天看完的時候心情很沉重亦可說是對原生家庭的感傷。
影片中的人群范圍很明晰:農村 輟學 留守兒童 缺愛。在大家準備小升初考試的時候他們就懵懵懂懂的去小工廠上班了,成為了童工,在文化水平不高的前提下,認知范圍的有限使他們對生活興趣或關注點是通過發型和工廠周圍的溜冰場。很多人都提到在工廠上班沒有生機力,缺少個性認同,而不知從何升起的發型之潮感染了他們,在這過程中尋找到了自己的價值與歸屬感,并形成了家族。在這里缺愛的他們找到了情感的理解者與傾聽者
累死,還是記一下,和鐵在查爾斯影院看了《殺馬特我愛你》,這部紀錄片我以為我看過了實則沒有。看完大悟我的工人項目為什么擱淺,片頭導演介紹,提到了由誰來講述殺馬特的故事的問題。片中所有的敘述都來自殺馬特,沒有我(導演),殺馬特我愛你是殺馬特說的。還提到“他們害怕其他的階級,所以不給他們接近。”
而我做不了工人主題的項目是因為我的講述來自于我的想象,想象和真正地經歷相比是匱乏的,哪怕我做了調研,但我所參考的也是其他學者導演藝術家等咀嚼后的產物,是已經經過凝煉的東西
殺馬特我愛你:“這世上的事,你不看,它就沒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4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