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展開講講提到嘆息橋,它特別在用不同視角講同一段經歷。
事情發生后在不同人的回憶里就變成添加了自己立場和解讀的專屬故事,在乎的點在回憶里會著色,不在意的點自動灰白甚至抹掉,看到編劇這樣表達,想一想自己以前的事,和另一個當事人一起聊聊,才恍然大悟原來真的如此。
男女主年輕時互相喜歡,人到中年誰也不先開口,有點遺憾,又覺得這樣挺好,人和人之間的羈絆不是簡單到能用"關系"來解答的。
伍詠薇和兒子的那段反轉出其不意又合情合理,"我"的故事當然是我的主觀意志,誰正常誰不正常沒有定論

一開始就是沖著林保怡一個人來的,后面發現每一個角色都很有內容,故事穿插敘述的手法需要安安靜靜的欣賞才精彩。第一二集真的看完差點棄劇。普通話版本的配音很出戲,每一個角色的感覺都出不來,所以無論如何,都請堅持看粵語版!!!目前這一刻正在看第十五集后半段,真的希望李子勇和薇在一起,哪怕曾經錯過過,將來的每一刻都還是從頭開始。
1. 這部劇最被津津樂道的一些手法我倒感受沒有那么強烈。比如對稱構圖、打破第四堵墻、性冷淡畫風之類的。熟悉其他一些作品的人其實都能想到很多用了同樣手法但更有代表性、做得更極致的作品,比如韋斯安德森或者fleabag。后來看到主創的訪談,他們自己也有提,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其實這些東西做不到很多成熟的作品那么極致,看到這里反而對這個團隊更添一層好感,非常有創作意識且清醒的一個主創團隊。
2. 最突出的羅生門的敘事結構也有人不喜歡,一段情節需要重復去拍,有人會膩煩,但我真的很愛

我看到MASMAM這個名字,第一反應就是Massam=To“mas” + “Sam”my ,Sammy當時真的是把餐廳看作跟Tomas的聯系,想跟Tomas在一起,但又一直記住Tomas留在比利時的事,只把Tomas當家人。
看到最后真的有一種“如果他們兩人有人早一點開口,會不會……”的遺憾感,這可能就是這部作品給我們的東西吧。
雖然導演和Sammy也沒有說出這一層含義,只能當作彩蛋吧-

【嘆息橋】中年擁有的少年情愫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6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