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太明白《Valkyrie》是什么意思,看完電影才恍然大悟,原來《刺殺希特勒》講的并不是“刺殺”,而是“Valkyrie”——瓦爾基里行動。雖然《刺殺希特勒》的譯名比較能讓我們明白電影的背景,但Valkyrie則更能直接體現電影所表達的內容——事實上,故事講的并不僅僅是一起刺殺事件,而是一起政變。
要將一個結局眾所周知的故事講得引人入勝,絕不是件簡單的事。地球人都知道希特勒是蘇軍攻入柏林后自殺的,這意味著之前任何的刺殺及推翻他的行動必以失敗告終。但令人意外的是,即使我們知道了故事的結局,但在觀看的時候仍然被緊張的故事氛圍和劇情推動壓得喘不過氣來。導演把這起如果成功將改寫歷史的事件如此真實地展現在觀眾面前,那種親臨其境的代入感令人完全忘記了故事的結局,而將注意力集中到故事人物的命運當中,國外導演講故事的方式的確令人折服。
也許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導演在力求情節的曲折跌宕時,似乎放棄了人物內心的刻畫和鋪墊;又或者導演始終在客觀展現歷史原貌抑或表現事件的正義立場上搖擺不定

得出的教訓是:
1、咋不控制通信、廣播呢?
2、咋連支信得過的隊伍都沒有呢?最后就兩個站崗的?靠一紙電報+一個謊言就要忽悠人?
3、咋沒外聯個諸侯之類的實權人物里應外合呢?
4、咋連個政治綱領也沒有呢?組織工作、宣傳工作都不行。
結論:番邦蠻夷沒怎么政變過,即使搞次政變連點曲折的故事性都沒有。應該把中國產古裝電視劇看一遍~~哪個朝代不政變幾次的話,歷史的舞臺不是太寂寞?

行動目標希特勒:計劃趕不上變化啊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