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8 10:36
首映:1941-01-01(中國大陸)
年代:1941
時長:72分鐘(中國) /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8.7
觀看數:40244
熱播指數:933
來源網:三年影院
《鐵扇公主》宏大!年代久遠的先鋒之作
[url=http://www.xiami.com/album/586038697?spm=a1z1s.3061781.6856533.7.mimI3u]勝利唱片公司出版的《鐵扇公主》插曲唱片[/url][img=1:C][/img]
新華制片廠
中國第一部長篇有聲立體卡通
中國聯合影業公司出品
監制:張善琨
編劇:王乾白
顧問:陳翼青
錄音:劉恩澤(采用中華通錄音機)
音樂指揮:黃貽鈞
音樂顧問:章正凡
作曲:陸仲任
效果:陳中
剪輯:王金義
洗印:許荷香、林祥富、陳鑫甫
設計:陳啟發、費伯夷
攝影:劉廣興、陳正發、周家讓、石鳳岐、孫緋霞
背景:曹旭、陳方千、唐濤、范曼云
昨天晚上看了萬籟鳴的動畫長片《鐵扇公主》。該片在角色形象以及風景描繪上是中國傳統風格,其中,最有趣的是孫悟空的形象,基本上就是只猴子,手腳總是彎著的——沒一點威風凜凜的感覺。最倒霉的依舊是沙僧,變成結巴了。
而在角色動作方面的處理上就很有迪士尼的范兒——把人物理化。比如里面的沙僧被牛魔王踩成一張紙,八戒吹氣球似地又把他吹圓實了。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的處理非常現代,八戒從鐵扇公主那兒騙來芭蕉扇時,作者表現他得意忘形的樣子是拿起芭蕉扇當吉他邊彈邊唱。
這部片子是1941年在上海上映的,因此整個故事也是對抗日戰爭的隱喻——最終戰勝牛魔王是悟空、八戒、沙僧以及火焰山附近村民同心協力的結果。
可惜,因為種種原因,之后的13年,萬籟鳴無緣繼續動畫事業。1954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邀請萬籟鳴擔任藝術顧問,他才重拾生疏的畫筆。5年后拍攝完成目前中國動畫的最高峰《大鬧天宮》。然而之后因為文革”期間,有人質疑,這部片子借古諷今:因為玉皇大帝嘴下有顆痣,而毛主席下頜也有顆痣,孫悟空到底是在反誰?萬籟鳴遭到隔離審查。
這部號稱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立體聲動畫長片,在上映六十幾年過后的今天來看,依然是妙趣橫生。
許多有趣的創意,例如片頭師徒四人到了炎熱的火焰山,八戒熱得摘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來扇風,讓人感到一種特別的詼諧,即使到了充滿著冷幽默的現代社會,還是讓人覺得,好妙的想法。
制作也相當精美,片中角色唱歌的時候,字幕上面跳動著一顆小球,唱到哪個字就彈到哪里,隱隱有唱K的意味。歌詞也非常淺白洗練,還帶著民間幽默,特別特別親切。
配音倒是個小敗筆,查了點資料,說是當時請來了白虹、嚴月玲、姜明、韓蘭根、殷秀岑等名角配音。感覺總帶著一股放不開的文藝腔,讓人感覺特別的“端著”。尤其是唐僧的臺詞,完全是政治色彩和教化語言,讓人聽著很不舒服,星爺的大話西游里那個啰嗦的唐僧形象,莫非就由此片中的唐三藏得來的靈感?這丫簡直太膩歪了。不過放在當時中國的時代背景下看,還是可以理解的。
從這部片子里能看到很多東西,比如中國傳統的水墨山水,人物的陰陽畫法,京劇過場的插科打諢,傳統剪紙藝術,等等。用現代的話說
看到這部動畫時讓我大吃了一驚。這部動畫在細節上無一不透露著當時迪斯尼動畫的創意,說得具體點是迪斯尼黑白動畫時代的創意。但這些創意放在這里卻幾乎沒有讓人感覺生硬的地方,對此照樣能夠運用自如,并很好得把握住了分寸。然而這部動畫卻也不只是把這些迪斯尼的創意拿過來而已。動畫從各方面都像是東方人的手筆,無論角色形象、布景還是配樂,所透露出來的無一不是中國古典的風格。如此看來這部動畫并非只是單純對迪斯尼動畫的模仿,而是很好得將其跟中國古典風格結合了起來,即使讓熟悉迪斯尼動畫的人看了,也有很多耳目一新的感覺。
動畫的劇情基本是根據《西游記》第59回至第61回這塊(也就是“三調芭蕉扇”的故事)來改編的,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做了一定的發揮。并因為當時的背景,希望借此來激發人們的抗日熱情。
動畫雖然說“實為培育兒童心理而做”,但仔細看下來發現還是有一些不適合兒童的設計存在的。其實當時的迪斯尼動畫也存在著一些這樣的地方,這也是為什么如今迪斯尼在發行這些舊作時會刪掉一些地方的原因(不過為此也引起了不少影迷的不滿)。
《鐵扇公主》宏大!年代久遠的先鋒之作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0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