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9 00:01
首映:2008-04-10(中國大陸) / 2007-10-23(羅馬電影節)
年代:2007
時長:105分鐘
語言:晉語,漢語普通話
評分:8.3
觀看數:72370
熱播指數:3546
來源網:三年影視
【立春】李檣和顧長衛誤解了王彩鈴:這個世界上理解她的人一個都不剩了
開始的開始,是她在唱歌;最后的最后,她牽著小凡的手慢慢走。
王彩玲變得幸福了,當她放棄了自己的理想之后。
王彩玲長了一張標準的電影丑女的面孔,我覺得用觸目驚心的丑陋映襯華麗的歌喉和清高的性格有些刻意,甚至不夠自信——不必非得長黑斑和齙牙,相貌平凡得模糊掉的女子,一樣可以很有說服力的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過得是慘還是滿足,旁人其實一眼即知,即便大多數時候我們并不認為表象可以忠實的披露內心。但看看那時的王彩玲,奔波、惆悵,胃痛的時候幾乎是爬到鄰居家討藥,唯一的光彩是綻放出夜鶯般的歌聲時,卻又自嘲為六指般無用,郁郁不得志;愛上了不愛她的鮮桃,拒絕了想和她過日子的爛杏;粗絨線的舊衣服上永遠搭著代表優雅的披肩,用自我催眠的病態虛擬著遙遙無期的成功……當她終于從高塔上跳下的時候,我覺得我認為的沒錯,她供奉著那又神圣又卑微的夢想,活得很辛苦;然而她又腫著臉裹著手坐到了鋼琴邊上,我便開始擔憂她何時可以解脫。
影片的后半部就是一個破裂的過程。通俗的來講,王彩玲屈服了
看了《立春》,我想起了《孔雀》,當年只覺得張靜初很神經質或很做作,是我的錯,膚淺的覺得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如此便是“作”,低估了那個憋悶庸碌的時代和那種垂死掙扎的理想。毀容的蔣文麗繼續這樣神經質的時候我便又感動又佩服又憐憫,其實憐憫完全沒必要,我跟電影中的大多數人一樣,是普通的麥子,偶爾看到麥地里長著一棵月季,讀不懂她們扭頭仰望天空的心事。
普通的、大眾的是麥子,一田一田,一城一城,大家同時迎合著風的方向,麥浪整齊的翻滾。這個世界上也有麥子們接觸不到的玫瑰,即便從報紙、廣播里聽到玫瑰們陽春白雪的另一個世界,他們也毫不在意,一切本來與他們不相干。顧長衛作品不多,卻總是把關注點放在那些麥地里遙望玫瑰的月季們,這種堅持足以成全一種風格。時代是文革以后、改革開放之初,人們開始享受動蕩后的平靜,為了這份安全感,所有人都假裝回復正常的生活,好像什么都沒發生過,創傷和扭曲被自動的掩蓋,卻經不住在某些利益相關的關頭赤裸裸的表現出來。很少有人有勇氣去面對這種遺留下來但被刻意回避掉的創傷和扭曲
這是顧長衛拍得比《孔雀》更好更成熟的一部作品,兩部都關于夢想的追逐和現實的殘酷。鏡頭依然成熟穩健,構圖很柔和,不愧是攝影師出身的導演,而《立春》故事的完整性和趣味性也更勝一籌。好的電影,必然是能引起觀眾共鳴的電影,能讓觀眾將其自身設于角色的電影。這部電影的成功在于,每個人都有夢想,而大部分人都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不過這次不想談論太多關于專業上的問題,畢竟我也漸漸遠離自己的夢想,馬上要變成一個完全不專業的人了。
孤獨的追逐夢想,卻往往被迫以失敗的方式回歸世俗。這幾乎是每一代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本來普普通通自甘認命也就算了,可惜偏偏每個人都是覺得自己不凡的。片中的所有人都是夢想追逐的失敗者,黃四寶考了無數次美院最終也沒有成為畫家;周瑜千方百計也沒有娶到自己喜歡的女人;小張老師看似幸福的生活卻是丈夫的一場騙局;芭蕾舞胡老師犧牲自己進了監獄;如果說假裝得癌的女孩總算最后上了電視,但是她的夢想也并沒有實現,從這以后,她也再不可能紅了。命運將這些人扔在沼澤里,然后冷笑著看他們慢慢窒息
也許每個普通人的心底都曾有過一些遙不可及的理想,明知道無法實卻總是舍不得放棄。但是嚴肅的現實生活從來不會額外的賜予我們更多,于是大多數的人們或是理智,或是無奈地選擇了平庸的生活。還有那么一小撮本屬于平庸,卻又不甘心的人們卻一直在痛苦的追求著心中的夢想!就像《立春》中王彩玲和胡金泉一樣。為了出人頭地?為了滿足虛榮?都有一些吧,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他們真的是很熱愛心中的那個理想!
過程很掙扎,結果也很凄涼...
《立春》中王彩玲是勇敢的,胡金泉也是勇敢,追求和現實脫節的夢想是需要強大的勇氣的!向敢于追求夢想的人致敬!
以為是部講一個熱愛藝術的大齡女青年的理想是如何被現實摧折的郁悶電影,所以一直沒看……結果,果然光看影評是永遠不會知道電影到底演了些什么的啊。
電影明明講的是一個有點藝術才華的大齡女青年希望僅僅依靠自己這點有限的小才華就成名成家過上上等人的生活而終于將這念頭和藝術一起放棄的故事,那么多“文藝青年”舉手報名小跑著過來對號入座嘆息感慨自己是不是也應該放棄“理想”放棄“特立獨行”面對現實到底是為毛啊!
我覺得,在口沫橫飛的談論理想之前,最好先明確而具體的定義一下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在說自己是文藝青年之前最好先問問自己愛的真的是文學是藝術嗎?
拿王彩玲來說,如果她的理想是“唱好藝術歌曲”,甚至是“以演唱藝術歌曲為生”,都是容易的,她的才華、能力和際遇足以支持她實現這些。但是她的理想是“成為中央歌劇院首席女高音”……
王彩玲不是沒試過努力,但看看高貝貝是怎樣拼命努力,怎樣不擇手段拼命努力的,以王彩玲這種程度的努力(在中央歌劇院走廊唱歌)
1、王彩玲在北京托人辦戶口,畫面左側出現熊貓盼盼宣傳畫。此時當為1990年亞運會之前,即80年代與90年代之交。季節:冬。
2、王彩玲迷惘地站在TAM附近,幾個背槍的武警走過。「事件」之后,TAMGC加強警備。更遠處城樓上方一只模糊的風箏緩緩搖曳。
3、王彩玲回家過年,電視里播春晚,趙忠祥、倪萍、楊瀾主持。這三人一起主持的春晚只有1992年一屆,顧長衛在訪談中也證實,片中出現的鏡頭確實是1992年春晚錄像。
4、1992年2月4日,十分特殊,既是春節又是立春,即王彩玲母親放鞭炮那一天。此處王彩玲露出罕見的幸福笑容。季節:春。
5、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談話」。熟悉歷史的人知道,中國在89到92這三年間有一個左右搖擺、舉棋不定的迷霧期。以鄧的南巡為標志,國家全面走向市場經濟。
所以,片名「立春」的實際所指是非常具體的日子,即1992年2月4日。這一天有三層含義:一年的開始(春節)、春天的開始(立春)、新時代的開始(南巡)。為鄧蓋棺論定的頌歌開頭就唱道:「一九九二年
【立春】李檣和顧長衛誤解了王彩鈴:這個世界上理解她的人一個都不剩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