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好大功夫,專門注冊了豆瓣賬號來評論這部電影。
在藝術鑒賞中,又由于詩的含義常常并不顯露,甚至于“興發于此,而義歸于彼”(白居易《與元九書》),加上鑒賞者的心理、情感狀態的不同,對同一首詩,常常因鑒賞者的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解釋。所以,“詩無達詁”在后世又被引申為審美鑒賞中的差異性。——by“百度百科”
不喜歡在影評中“再敘述”整個劇情的流程,看這篇影評的應該也是一些看過的人。這部電影或許有些敏感,又比較小眾,網上并沒有見太多的影評。所以主要就幾個關鍵詞

愛、思想、反抗、秩序、階級、權利
書是權利,可以是思想上的也可以是物質上的,即宗教教義,也可以是政治或者權利等你必須遵從的,說出來單詞的時候,即權利的執行,你不得不執行。
頻率是階級,可以是思想上的也可以是物質上的,即可以是智商也可以是積累的私人財產等使得你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東西,頻率的分布類似于社會階級分布,梭子形,電影里也有明確表述:“高頻很少、低頻也很少,大部分都在中間,同時中間也有差異。”
模式即秩序,高頻率和高頻率在一起,低頻率和低頻率在一起

這是個希望把世界簡單化歸一化公式化的故事設定。
每個人一出生就有固定不變的頻率,而高頻率的人可以擁有好運,做什么都順風順水,不用努力世界就會把一切他想要的東西送到他面前,低頻率的人則相反,做什么都不順,總是剛好到了車站剛好班車剛離開。
女主瑪麗是高頻率的人,智商超高,副作用情商為0,而男主扎克是低頻率的人,只要和女主對著站在一起超過一分鐘,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下暴雨,飛機上掉下來東西砸下來什么的,當然這個不好的事情也只是針對男主。
坑爹的是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頻率,而超越平均的超高頻率不能與低頻率近距離相處,不然雙方都會遭遇不幸,甚至禍及周圍。乍一看就是個類似于《分歧者》《分享者》一類爛大街的歐美反烏托邦設定。
極低頻率男主為了追求高頻女主多年來一直做深入研究,最終在基友協助下發現了特定不存在的詞匯這以使兩人的心跳頻率調和,讓他們可以相處超過一分鐘的時間。當我以為這是要借著奇怪烏托邦設定核子談戀愛的節奏展開,片子突然充滿歷史主義地哲學起來了。
這些詞匯其實都是被封禁的密術

【心動頻率】情節跌宕!你需要一只寵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0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