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王牌部隊后,對坦克產生了一些興趣,就找來這個片子看了一下。本來以為是一部紀錄片或者科普片,沒想到居然是一部喜劇,真是意料之外。
如果當成戰爭片看,一定很失望。但對我這種本來當成紀錄片看的人,就很有意思了,沒想到還能這么拍科普性質的電影。
但影片存在臉譜化的問題,德國人設定成看似聰明,其實又壞又蠢的形象。另外搞笑的情節也有些模式化。看的時候也不要當真,因為這么重要的武器怎么會不派人保護?所以劇情基本都是瞎編的。但如果看完能記住T34這種坦克,我想影片就成功了。

全程劇情平穩,好像沒有高潮點,嚴肅中帶著搞笑,沒有感覺優秀,也沒有感覺看不下去。劇情設計有點二,從工廠到莫斯科一路上那么多蘇軍和德軍特務居然都拿不下兩個孤立無援的坦克,而且T-34居然可以側面跳彈76mm炮?首上打穿那不能打首下嗎?哪怕都不穿,難道就不能斷帶嗎?不至于到手撕鬼子那么low,大概4分的水平,豆瓣評分給高了,我負責任的拉低一點。

30年代,蘇軍對新型坦克有著急迫的要求:能在中遠距離上能抵御75MM火炮斜射。當時,所有的方案都是增加裝甲,只有科什金提出傾斜裝甲設計。
T-34在當時屬于蘇聯絕密武器,其優異的作戰性能,遠遠大于德國各類型坦克。具備強大的火力,高速機動性,和優異的防護能力。
在《閃擊英雄——裝甲之父古德里安回憶錄》有這樣的描述。“1941年的春天,蘇聯軍事代表團要求來參觀我們的坦克工廠,希特勒命令可以公開所有新式裝備。可是蘇聯軍官堅決不肯相信,這就是我們的最重型坦克。他們一再說,我們隱瞞了最新式武器

2輛T-34 歷盡艱辛開往莫斯科參選.....光頭特工蠻搞笑的 ^_^ 233
參考資料: 哈爾科夫工廠按照國防委員會的要求,對T-34坦克采用比A-32坦克更厚的裝甲以及更加強力的火炮和更加可靠的傳動裝置。1940年1月,工廠生產出兩輛T-34坦克的原型車。科什金為了測試這款坦克,親自率領2輛T-34坦克進行哈爾科夫-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基輔-哈爾科夫的長途行駛試驗,給在莫斯科觀摩試驗的斯大林留下深刻印象。由于積勞成疾,科什金因患肺炎于1940年9月26日病逝,最終沒有看到絕筆之作T-34的精彩表現

真心喜歡這句話。
有人喜歡隨遇而安,有人喜歡誰與爭鋒。
機遇決定方向,性格決定命運。
還是認真的活一遍吧。
不要輕易說放棄,不要畏懼困難和不利的局面,疾風之勁草,只有頑強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最近發現頭發開始掉了,我希望他掉光之前,能實現自己的小心愿。
坦克是個龜縮的地方,也可以是保護自己勇敢突圍的載體,如何打好人生的人生后半場,需要有戰爭思維,不安于于現狀的動能。

坦克:一些精彩的亮點和記憶點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5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