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9 07:17
首映:2013-11-05(科特布斯電影節) / 2014-01-10(波蘭)
年代:2013
時長:112分鐘
語言:波蘭語
評分:8.4
觀看數:61847
來源網:三年影院
“流浪的尤萊克”2013佳片有約,戰爭是人性的放大器
如果男主的技能分開來看的話
跑步技能 我輸
吃苦技能 我輸
機智技能 我輸
忍耐技能 我輸
……
不過看完電影,看著我的寶寶熟睡的臉龐,這就是和平年代的幸福。不過我的祖母輩,父輩都不是和平的時代,那個年代不僅僅修煉的是技能,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驗,更是歷練。現在的好生活,也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
珍惜 感恩
故事講述8歲的猶太小男孩尤萊克從華沙集中營中逃了出來,他躲藏在森林里面,并假裝成是波蘭孤兒在農場里打零工。尤萊克遇到了為了賞金而出賣他的人,那些傷害他的人,他也遇到了不惜一切愿意幫助他的人。不幸地尤萊克失去了一只胳膊,很難再找到工作,但他任然沒有放棄希望。終于俄國軍隊來到了村莊,尤萊克甚至找到了一個愿意收留自己的家庭,然而他又一次遭到了背叛。尤萊克被人帶回了他的家鄉,但他卻不愿意承認自己是猶太人。他必須在真實的身份和偽裝之間做出選擇
故事起伏不大,偶爾的急促感還是有的,特效處理的很干脆,讓人心都揪了一下,導演想要表達的內容都描述出來了,鏡頭設計的也不錯。 對于情節上來說還是過于平了,個人覺得是可以看的。男孩的情緒爆發在電影最后幾分鐘,期間一直是一副冷漠的姿態,很直接的告訴觀眾 男孩是如何在一個無情的世界里活下來的。 但很慶幸的是男孩遇見了太多太多好人
戰爭永遠是殘酷的,
帶給人們無限悲傷哀痛。
尤萊克是不幸的,
身為猶太人,被德國士兵不斷追殺,
他又是幸運的,
總會在走投無路時,有人幫助他并接濟他。
無論世界多么黑暗,
總會有光亮照進你我的內心,
那束光叫做“善”。
戰爭結束,尤萊克回到了家鄉,面對昔日生活的地方,種種回憶,縈繞于腦海,令自己心痛萬分。
整部電影的節奏非常好,音樂也非常不錯。
一開始只是為了打發回家火車上的無聊,從而下來這部電影。啊哈哈,所以對電影到底要放啥子并不清楚。
所以在這里我要強調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前,從未想過戰爭帶給人的傷害,作為一個從小看八路軍打鬼子和長大了好萊塢各種特技渲染、狂拽酷炫屌炸天的美式激烈的戰爭片的人,幾乎看見“戰爭”這兩個字,心里第一反應就是各種飛彈,不要慫,就是干,戰場上的兄弟情誼。重來沒有從戰爭所帶給人的傷害的角度來思考過這個名詞。
看完這部電影,它便使我在火車上睡不著了,尤萊克的經歷或許沒有那么的特別激烈,雖然是在二戰時期法西斯虐殺猶太人為背景,主人翁尤萊克沒有經歷戰爭正面的槍林彈雨,卻從戰爭背后,尤萊克一步步的逃亡的這方面來撕開,
對,對我來說就是撕開,撕開我所以為戰爭就是國家的對立,男人的熱血,將不通就打通這些表面上的理解。
也許你給我講戰爭對民眾的傷害太大,不能隨便打動戰爭。意思太廣,懂是懂,然并卵,我對于國家外交所不能解決的事
之前就見到CCTV6節目預告,今天(2016.12.17)晚上終于看過。非常感人,男孩自己非常堅強聰明,一次次逃生,也有很多好心人幫助他,讓我們看到了苦難中的人性光輝。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主旋律的蒼白宣傳,而是真誠的人類之間的善良和愛。最后出現的猶太孤兒院的家伙雖然是男孩的猶太同胞,但卻十分令人討厭,反而不如那些淳樸善良的波蘭好心人。他竟然還扯斷扔掉了男孩的十字架,說這是“垃圾”,他以猶太人的立場仇視基督徒,和那些以基督教的立場仇視猶太人的人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男孩為什么最終還是選擇了“猶太祖國”,而沒有在自己的家鄉生活,和那些幫助他愛護他、他也很喜歡的波蘭民眾生活在一起?何況他已經皈依天主教了,他本來也是說波蘭語的人,波蘭是他的故鄉,去以色列才是背井離鄉。也許他還是受了猶太孤兒院那個家伙的民族主義煽動,極端的猶太復國主義又比雅利安種族主義高明高尚多少呢?種族清洗的罪惡恰恰是因為人們糊涂到不承認人類大同的包容融合,而執著于不同種族群體的隔離劃分,以致認為種族的對抗是比人類的博愛更重要的事
“流浪的尤萊克”2013佳片有約,戰爭是人性的放大器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