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納里圖在接收采訪時曾表示:本片著重視覺和情感,是大量記憶,夢境和思緒的混合體。
伊納里圖認為電影是藝術,最初是去感受影像,后來敘事成為了主流,但電影這門藝術不止這一種可能,所以Bardo/中陰的創作原作之一就是擺脫傳統敘事框架。最終完成了這部思緒萬千的影像(情緒如此飽滿的影像居然說空洞?文學錄像看多了的書D是吧?)
自嘲也好,諷刺也罷,伊納里圖把一切都拿了出來了,真誠得讓虛偽的他們心生怨恨
“評論家”
影評人門檻逐年下降

男主是一個從墨西哥移居美國多年之后功成名就的記者,但是身份認同成了一個難題。
面對墨西哥城主持人的質問他說不出話,面對美國頒獎典禮他措不了辭。
他告訴兒子他們是墨西哥人,但是當兒子問他有多久沒在墨西哥城散步他啞口無言。他不知道墨西哥人在挨餓,所有人都認為他在拍美國馬屁。而在他的紀錄片里,他卻相信墨西哥偷渡者能代表他,闡述他。與兒子斷層的關系如同男主和墨西哥之間割裂的紐帶。
上流階層看著嘲諷自己的影片開懷大笑,底層坐在遠處也在開懷大笑,所有人都認清悲哀的現實不可能改變

最開始看這部電影 完全看不懂 感覺很迷 。
主人公作為一個在美國功成名就的墨西哥記者 在他認為美國是他的家 但同時他也深深熱愛著墨西哥 他出名 他有錢 有事業 同時收獲大大小小的榮譽 但伴隨著他的也有身邊的人嬉笑他 家人的不理解 生活的迷失 不喜歡聚光燈下的生活 他是自由而又拘束的

中風后的幻覺,一場歸鄉之旅,移民、準移民、非法移民的身份認同與自我定位之間的糾纏,本質上是種族片。
全片采用廣角鏡頭,在個別狹長的空間中增強了運動感和縱深感,但在絕大多數場景下,除了強調非現實場景、非正常拍攝之外,當是極其失敗的嘗試,一句話:意圖明顯,卻沒有必要。
但好在本片存在著幾個不可多得的設計:不愿出生的新生兒、似夢似幻的精神廢墟、失準且失焦的歷史記憶、撒骨灰、持O1工作簽證的著名墨裔紀錄片導演與持O3簽證的家人入境美國時被告知這里不是他們的家、伴隨迅速隕落的太陽

《詩人》困在符號里的個體身份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