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13 06:33
首映:1999-09-16(中國大陸)
年代:1999
時長:98分鐘
語言:英語,法語,漢語普通
評分:8.6
觀看數:79414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我的1919”許晴作品,1919年6月28日中國人終于第一次向列強說“不”。
有些歷史被那么多的人淡忘,有那么多的值得我們銘記的被我們遺忘,這些說不出來是誰的過錯,只能怪我們自己。認真學習歷史會給我們打來很多很多,電影結尾的一句“1919年是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分界線”,有多少人能清晰記得當年的事件和事件的意義,我很佩服顧維鈞,很喜歡陳道明的演繹,一部值得看的電影,一個值得學習的人物,一段應該銘記的歷史……
《我的1919》觀后感
《我的1919》看完了,很精彩的一部電影,將我這個挑剔的電影迷深深折服。看完之后感慨很多,而這些感慨和歷史并無多大關系,所以寫起來不免有些心虛,希望老師諒解!
在寫論文的時候,我沒有在網上或圖書館查任何資料,這并不是因為我懶惰,而是我不想讓別人的觀點影響我的視角,換句話說,我想寫自己的文章,并且我希望這其中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是別人所沒有提過的,雖然我知道這并不容易。
顧維鈞
這部電影首先出現的便是我們偉大勇敢的主人公顧維鈞,他在馬車上被一群巴黎人(?)圍攻,這些巴黎人都有輕微的殘疾,看起來像剛從戰場上回來的士兵。這一幕除了表現顧在巴黎處境為難,為后面艱難的外交斗爭埋下伏筆。我不知道導演想說什么?因為中法之間并沒有深刻的矛盾。而顧的準時到場也凸顯了我們主人公的責任感和不屈的精神,這算是一個開端。
后來當得知和會中國只有兩名代表時,顧與陸(征祥)和法國總理克里蒙梭據理力爭,顧不愿坐下,并說因為他是中國兩個代表以外的第五個代表。他的勇敢和機智一下就吸引了觀眾的眼球
懷著復雜的心情看完此片。陳道明的演技毋庸置疑,點個贊,但導演敢拍出歷史的真相嗎?巴黎和會,日本拒還山東。究其原因是什么?威爾遜在開始的時候支持中國討回山東的權益,但為什么又180度大轉彎?段祺瑞政府和日本簽訂的西原借款,如此重要的的東西居然在電影里只字未提。一味的強調弱國無外交,還不知道反思自身,請問導演,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是因為國力弱小而討不回山東呢?還是因為理虧?中國要進步,不會反思,是絕不可能實現的。
在中國的文藝作品中,只能看到力量和利益。沒有正義。
當年的許晴風姿綽約,笑起來的酒窩更加嬌羞可愛;當年的陳道明同樣儒雅老練;當年的何政軍初顯亮劍里政委的影子。這個片子,顯然比大場面大制作大明星的“建系列”的慶生大片耐看許多,殊不知是我黨宣傳策略的退化還是民眾的惡趣味又提升了一個檔次。
單說中國外交和顧維鈞。恰巧今天在地鐵上一直在重溫唐德剛的《晚晴七十年》。他提到中國近代史出過兩個半外交家,周恩來和李鴻章,那半個算是顧維鈞了。但是,只有顧維鈞科班出身,他11歲考入衛理公會的上海英華書院預科,13歲考入圣約翰書院
1919年,正是國內動蕩,外交緊張,英雄輩出的年代,李大釗、聞一多、魯迅以及數不勝數的偉大思想家或政治家出自這個年代。可影片中的顧維鈞還有另一過人之處----雄辯。電影開始不多久,顧維鈞剛來到大使館就隨陸征祥總長就中國席位一事與法國總統克里孟梭進行秘密會晤,當時,顧維鈞的不卑不亢的態度,嚴厲堅定而又不至于咄咄逼人的話語,將他在外交上的天才展露無疑,克里孟梭也對他十分賞識,可中國終究只有兩個席位。
辯論會上,顧維鈞利用日本外交官的丟失手表,發表了一場慷慨淋漓的演講,動人心,鼓壯志。"你們日本,在全世界的面前,偷了整個山東省,山東省的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呢?四萬萬的中國人該不該怒呢?……中國人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句句熱烈澎湃的話語,讓各國議員無不在下面交頭接耳,點頭默嘆。
亂世多英雄,英雄多磨難。堅定正義的的顧維鈞卻多次遭到同伴的誤解,辯論會后,他的同伴都說他太氣勢逼人,鋒芒畢露,不懂得外交方法,偷竊牧野男爵的手表,費大國風范。可有誰能體會他的苦衷$#
“我的1919”許晴作品,1919年6月28日中國人終于第一次向列強說“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