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7 16:35
首映:2015-04-24(美國)
年代:2015
時長:106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3
觀看數:36941
來源網:三年影視
小男孩:After Watching LITTLE BOY
現在還有多少人會相信信念和堅持的力量,尤其是你在現實中無法獲得任何支撐的時候,堅持信念相信奇跡去努力,再堅持咬著牙堅持再堅持,這份奇跡就會實現。古老的信念任務是可以達成的,山也是可以移動的,戰爭是可以結束的,父親最終是會歸來的。
little boy生活在美國的海濱小鎮,盡管他已經八歲了,但是個子還是比其他孩子矮很多,因此也經常遭到其他孩子的欺負。但他有個好朋友和好搭檔,那就是他的爸爸,爸爸會陪著他看英雄漫畫,會給他鼓勵和信心,他有溫馨幸福的家庭。但是因為二戰爆發,美國參展后每個家庭都要有人參軍,十八歲的哥哥因為扁平足無法參軍,爸爸只好頂替他去太平洋戰場,結果傳來了被日均俘虜生死不明的消息,全家人都陷入了悲痛,小男孩更是陷入了痛苦和崩潰的邊緣。
媽媽讓哥哥陪伴他去看獵鷹超級英雄的電影和真人秀,在舞臺上當他堅持自己的信念,杯子真的在“意志”下移動了,他在教堂里看到了摩西劈開紅海帶領猶太人走出埃及,神父說哪怕芥末粒大小的信念,只要足夠堅持也會做出驚天的奇跡,于是小男孩開始尋找能讓爸爸回家的奇跡
提到戰爭,便會想到《山坡羊.潼關懷古》里的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戰爭讓平常百姓失去了與家人們的溫存,戰爭也帶來了民族、地區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影片從一個小男孩的視角出發,以戲中戲的形式推進:因身高一直被同伴取笑的小男孩渴望擁有電影里的超能力,以取得同伴的認可,更為了能憑自己的力量早日停止戰爭、與父親團聚。可笑嗎?的確挺可笑的,小橋流水、高山大海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仔細想想,一點也不可笑,甚至讓人覺得敬佩
不算什么影評,但是短短140字分別從戰爭,信仰,宗教,人性幾個主題去探討的確有些不足夠啊。
逃不過的二戰題材,從主客兩個視覺去交替,美國人民對戰爭的憎恨只能通過某個對戰爭毫無關系的HIMOSHINO喪失和發泄(忽然想到前幾年抵制日貨,砸幾量日本車真的可以抵制日貨嗎?趕走幾個日本小企業可以崛起中國經濟嗎?抵制日貨的根源在哪里?民族科技無法崛起,同時不從上流斬斷進口,難道有米吃還非鼓勵人吃SHI嗎),作為挑起事端的日本方,或許前期在軍事上政治上處于主動的日本,而日僑的處境是非常被動的。實際從主客雙方的角度去否定戰爭。
好吧,信仰。信仰應該是整部電影的核心和主線,在這部影片里,成人的對于信仰漸漸淡化,內心純正的人延續堅固了信仰。LITTLE BOY,和他的媽媽,牧師都是信仰的守護者。這三個人分別演示了信仰中的不同角色:牧師的鋪墊,先行引導,LITTER BOY的固執與堅守,信仰的踐行者;媽媽的協同與鼓勵,信仰的加固者和捍衛者。
Villagers 的態度其實大部分是茫然的,她們去教堂尋求心理的救贖與安慰,但是對于信仰
濕了三次眼眶……第一次送“伙伴”去軍隊上車的擁抱~第二次獨自騎著單車去“伙伴”的墓前訴別~第三次在病房里與“伙伴”的淚眼對視~愛是需要信念的,并且非常強大,電影通過小男孩稚小的身體,不變的真摯貫穿始終。不要別人假以,只要自己相信,也許期待的結果就會悄然向自己靠近,這是故事讓我感受到的意義。
以前動蕩年代時的被迫者,在絕望中追尋;現在平凡生活里的打工人,在庸碌里埋怨……是得到的不夠多嗎?是想要的看不見吧!
小男孩:After Watching LITTLE BOY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7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