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吃飯的時候看完了小男孩,美國投向日本的那顆原子彈代號就是“小男孩”,可能是美國政府感動于小男孩對赴戰場的父親深深的愛,也可能這只是一種巧合。
當小男孩站在夕陽下,向著日本的方向發出意念的力量,一天一天,關注到小男孩奇怪行為的人越來越多,人們遠遠地站在岸邊不愿打擾,并和小男孩一樣期盼著戰爭結束,親人歸來。可我竟然在這個時候止不住自己的眼淚。

強大的意念到底能不能改變什么,神父說意念可以讓上帝去為你做事情,所以他總結父親的回歸是小男孩的意念感召了上帝。而代表東方的老頭說是父親的求生欲,他的回歸是自己。不管哪一種,最后一家人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這個和螢火蟲之墓正好對應,都是以小見大來說戰爭帶給人的影響,螢火蟲之墓,我看到小女孩去世那個鏡頭的時候有點難過,戰爭是這么無情的摧殘這個幼小的生命,小男孩是最后父親打著繃帶老淚縱橫的抱著家人,戰爭面前男女老少都是那么的不堪一擊,再反思中國的戰爭片,除了集結號,找了一個好一點的角度,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釵這些個片子都是士兵,妓女什么玩意兒的東西。思考的還是有些不妥

小男孩要用他的信念從上帝手里把父親解救回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7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