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1 10:24
首映:2012-11-16(美國)
年代:2012
時長:115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2
觀看數:55029
熱播指數:867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暮光之城4:破曉(下)】童年濾鏡碎的那叫一個徹底
大概是幾年前,一開始看到這部電影的不知道哪個片段感覺有些灰暗,還有吸血鬼,內心直覺不太陽光健康,也有些恐懼,就不敢看。
前幾天,心血來潮翻來看,真的驚艷到我了!幾天追完了暮光系列。到現在還一直在回味。
時間不會讓故事湮沒,但會讓我們的體悟改觀。
正如初看《暮光之城》,發現它最大的問題是人物全都以直白的姿態臻于完美,因此容易讓人將其視為糟粕,并將其余內容等而棄之。
這并不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奇幻電影,而更多是一部女性電影。因其帶有到濃郁的少女漫畫氣息,也就是少男少女們完美到已無拔高的余地。
最近愈發的懶,懶得看電影,懶得看書。步入職場2年,人變得世故許多。對于喜歡的東西,也逐漸看淡,只是昨天一個偶然,看到了暮光的破曉(下),多么難得的那顆久違了的抑制不住的心。
影片開始時用得是寫滿回憶的BELLA`S LULLABY。對這音樂的感情太重,一時間,迷了心。原來外國人也喜歡玩煽情。拋開劇情不說,其實暮光之城的整部書,四年前就全讀過。很多細節電影描述的也不全面,導致每出一部,我都不厭其煩的給周圍的盆友把沒出現的劇情講全。
很多人都說舍不得完結。其實我們舍不得的不是這影片,而是暮光陪我們走過的這些年。只是暮光完結,如夢初醒。
其實罪魁禍首是史蒂芬妮梅爾。
不是導演,畢竟給了影眾多少華麗麗的場面。
不是編劇,畢竟忠實于原著的難得精神得到秉承。
不是演員,畢竟平心而論他們不是不堪入目,甚至更好。
錯只錯在史蒂芬妮梅爾,一個有三孩子的mom還有著懷春的少女夢...那些10到15歲的女孩...
融入其中看電影都會選擇其中一個人物,把自己當作TA,以TA的視角。
作為女人,無疑選貝拉。可是女人都無法原諒的“love you more”借口和大罵水性楊花。As woman,no doubt i will send her "bitch" because of using the rediculous excuse"love you more" .
作為男人,如果選愛德華。會罵自己賤到看著自己的女人和別人亂搞,還只是裝楚楚可憐。As a man ,if choose Edward,i may think he is impotence.
作為男人,如果選雅克布。會罵自己窩囊到這種女人還回頭,還傷心,真是瞎了眼。if choose Jacob,I may think he is crap and blind.
所以只有作為腐男腐女。愛德華跟雅克布,貝拉跟愛麗絲,或者維多利亞也不錯...
誠然我完全不是腐女卻只能以這樣的觀點去原諒這部劇。
最近剛看了Green Day為暮光4的主題曲《The Forgotten》,柔美迷茫的聲線觸動內心。MV中父女同彈鋼琴的鏡頭,溫馨而感動。
希望國內的院線早點上映,不要拖太久。
知名影評人 椋機范推薦:“這個電影的主要矛盾到底在哪?影片在黑短發妯娌的預言幻境里結束多好。”
我倒覺得片子這樣挺好,倒不是說我是個和平主義者,主要是,你要這么說,這片子從一開始第一集就從黑短發妯娌的預言幻境里結束多好。那還拍個屁啊。
關于篝火夜談一段,愛德華跟克倫探討最終一戰的意義。與你并肩作戰的人,或許目的相同,但更多的,是為了各自的信念而戰,只要這個信念是真實的,這就夠了。老毛老蔣不也就是這么湊一堆的么。結尾的反轉手法挺有趣的。
許多人說這個不應該拆成上下集來拍,這個我也有同感,否則上集就純粹是垃圾時間,幸好我忍住到了下集出來一塊看(其實是抽不出時間),否則也要大把吐槽了。不是說時間總長不對,鋪墊是應該的,所謂憶苦思甜嘛,只是這樣一割裂,就讓很多提前看了上集的影迷很不適應,沒有高潮只有調情,誰受的了。
隨著現實時間,跟哈利波特一樣,克倫老大和愛德華都長殘了,這真是片子最大的悲劇。還有最后硬塞一個光源氏計劃給狼同學,這個太邪惡了一點兒。
【暮光之城4:破曉(下)】童年濾鏡碎的那叫一個徹底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