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30 03:13
首映:2010-10-29
年代:2010
時長:95分鐘
語言:普通話,國語
評分:5.7
觀看數:97742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密室之不可告人:國產推理電影一次青澀的嘗試
十月份的電影市場空前的火爆,除了幾部公認的大片,其余便是多如牛毛的小電影擠破頭皮往里填,這些小制作、小宣傳、小陣容的“三小”電影無論從卡司方面上還是院線拍片都無法與壟斷市場的大片們較量,自然受關注程度并不高。單看《密室之不可告人》片名,就很容易被人忽視,再者本片打著“懸疑”、“驚悚”的旗號又讓人聯想起某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山寨垃圾,所以本片對觀眾的號召力不算大。但論其質量而言,盡管仍是小成本,這部號稱中國“國內首部推理題材影片”的電影實際上水準不俗,起碼誠意十足,氣氛懸念極佳。
印象里中國推理電影已經沉寂了很多年了,國產推理電影以早期的反特片、諜戰片為主,上世紀7、80年代的《保密局的槍聲》、《暗礁》、《霧都茫茫》、《第十個彈孔》等電影為代表,內容以懸疑推理破案為主。當然還有去年的《風聲》推理懸疑坐莊,依舊近期上映《狄仁杰之通天帝國》中想象有余推理略輸的情節,所以說《密室之不可告人》這個“國內首部推理題材影片”的名號還是有些過大。然而作為純正的推理電影
今天獨自一個人去看的密室,抱著很大的期望去的,失望再所難免,直到最后揭秘的前一刻我還抱著手法很精彩的心情再看,但是手法出來后才知道根本不能從本格推理的角度定義這個故事。
是,兇手就在這些人中,但是假如一個本格故事中兇手的數量比好人的數量還多,那所以的手法都不用用了,所有的不在場證明都可以互相做,這就舉個極端的例子來說,假如一個本格故事中除卻偵探和死者之外都是兇手的話,那偵探就不要來了。我猜想故事設定在警察到來之后才揭發案情是因為好人的數量相較于壞人來說太少了,一旦動起手來,偵探也被滅口了。
故事還是有很多硬傷的,譬如偵探說四號房不用查了,我中覺得這句話不該由主角的偵探來說,盡管假如那對夫妻說的話就有點嫌疑了。
其次的硬傷是從始至終吳佩慈扮演的就一定是兇手,更有甚者就是她知道下雨后就急切的打電話報警了,這是最明顯的證明她是兇手的證據。我一直在懷疑自己難道編劇腦子有坑嗎?為什么兇手從前十分鐘就暴露了呢,后來才知道原來編劇掩蓋這個硬傷的方法就是兇手不止她一個。
雖然不是那么完美,譬如認真思索存在不少推理漏洞,譬如前半部分的節奏略慢,應該多增加一些戲劇性的情節,另外還有點抄襲日本偵探片的感覺,但是創新之初總先得模仿學習嘛,所以還是值得推薦的。故事最末留了懸念,期待下一部。有朋同志的演技從風聲以后就讓人為之一振,希望他在電影事業上能走得越來越遠,原來越寬廣!
推理?這是推理?電影最后半小時的解密完全就是把觀眾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無比牽強,虧我在電影前一個小時還把它當柯南看努力觀察細節,真相大白的時候才發現前面交代的屁用沒有,案件起因和發展都是在最后半小時解密的時候強行加上去的,這尼瑪是推理電影???
再說說演員,配角們的感覺基本上都是國產小成本的標配,不說特別好但是確實有些角色還是演得不錯的;吳佩慈顯然得罪了化妝師,而且演技并不在線,在國產小成本電影中聽到臺灣腔太容易出戲了;最后就是男主
為什么蘇有朋聞不到煤氣味???
他們都不檢查衣柜的???
蠟燭滅了,為啥要亂跑???
手破了而已,這種情況還要去找創可貼?在沒有電的情況下?
原來我的懷疑都是對的。
密室之不可告人:國產推理電影一次青澀的嘗試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8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