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星半,豆瓣不能給半星是個bug 。韓國電影的確有刻意催淚的成分,好吧,有兩個場景我真的淚崩了。那兩句臺詞:人死了,就不見了,就再也遇不到了…淚水嘩嘩就流下來了。人在身邊,無數次煩。可是,人的緣分就那么短短的時間,然后就再也見不到了。媽媽是有多不舍兒子?“可是這不是媽媽能決定的”看電影時的每一秒都在想著幼時的兒子和現在的兒子,在他就要長成大人離開家的時候,我舍不得錯過跟他在一起的一分一秒。時光如果能再來,我會怎樣加倍地疼愛他?人來世上走一遭

當初是因為男主才看這部劇的,非常喜歡男主在1988和1995中的角色。劇情挺平淡的,在看到電影簡介后本以為會拍一些社會對這種弱勢群體的不公,事實上并沒有。男主所處的環境每個人都對他非常友好。社會會幫助弱勢群體為她們提供可以賺錢的面包店,面包店老板非常耐心教男主做面包也是讓人讓人感覺十分溫情了。母親為了能夠讓兒子在自己離世后過上更好的生活,也是頗盡心思。兒子在他離世后確實也可以自理。片子還可以。

智力只有孩童,卻溫情堅強成長,每個人都不是天生堅強、天生智力超群,智力不是我們作為一個人的批判,也不能說他們不能正常成長。只是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悲傷、自己的成長。那是屬于自己的。母親覺得虧欠,母親提前預演安排,其實總是在告訴我們人一生中可以學會很多自己不會的,也要失去一些,漸漸的后半生都在失去中度過,但是不妨礙我們成長,獨立以及成熟。人的一生總有悲歡離合,來這一遭,不需要過的多好,自己滿意就好。只要你時刻準備好重新開始的勇氣就好。

這個電影有很多的隱喻,情節也感人,拍攝技巧也不錯,最后一幕送母親離去和男主看著媽媽的照片都讓我感觸很深。這種題材的電影也有很多, 但這種愛不是溺愛,而是母親的一種對殘障人的改變。還有許多社會因素,是很普遍的。就像在殘障人眼里,他們是最好的;而在正常人的眼里他們就好像一個滑稽的笑柄,被侮辱,被欺負。甚至在許多人眼里,他們就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但《準備》這部電影就完全突破了人們對殘障人的看法

生活,容易且艱難。
前陣子回家,和母親聊天,她忽然問我,如果家里還有一個孩子你會不會覺得更好,我心里無奈,又來?又要跟我講別人家的孩子了?促狹地笑著回了一句:我才回家幾天就又開始嫌棄我了?母親笑著不說話。良久,默默嘟囔一句:再有一個孩子的話,你就不是一個人了,有啥事也有人幫襯,爸媽總會老去……。
一時竟無語凝噎。
大概,父母都是會這樣,思考許多的你的以后,沒有他們的你的以后。
《準備》就是這樣,所有普通的存在與情感都被加粗,淡然卻深刻地觸及心靈深處的,一部電影。
a

對于電影《準備》有人說:“三流的劇本,二流的演技,一流的真情實感。”
韓國催淚大戲產業比較完備,最主要的成功點就是,這個戲的選題框架已經是催淚的了,在母愛的主題下,任何對影視評論分析的批判性思維都會被繳械,使得人們完全沉浸在真情實感之中。
高斗心和金成均兩位實力派演員演技是銜接劇本和真情實感的橋梁,是這部電影成功的關鍵。
家人對我們而言,不應該用“是否有用”這個維度來衡量,更多的應該是情感的紐帶,家人的存在使得我們生命構成不同,生活結構改變,這個是家人最重要的角色

2017,關愛殘障人士,我們的社會準備好了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5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