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30 06:04
首映:1992-02-27(中國香港)
年代:1992
時長:80分鐘 / 84分
語言:粵語
評分:7.6
觀看數:38295
熱播指數:182
來源網:三年影院
“富貴黃金屋”諷刺那空洞的繁榮
富貴系列是香港喜劇電影中一個不錯的代表作品,表現了香港人的小人物,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塑造的人物也是很有特點,很可愛,在90年代的港片里,是看過不少遍的。
而這部富貴黃金屋,卻是最近才完整的看了一遍,這反倒是很好的,可以在電影過去20多年后,才真正看到了電影的意義所在。
電影終歸是喜劇,因此在進行中不斷地有各種笑料讓人忍俊不禁,此前看的話,也只是看這些段子而已。現在才知道這是一部多么具有現實意義的電影啊……
香港比大陸發展的早得多,也好得多,因此在二十多年前所表現的現實社會,恰好能折射當今大陸的社會問題。
除卻片中大姐夫的大陸姘頭有點表現北姑的意思,屬于那個時代的香港特色之外,其余的內容都包含了房地產這一現實問題,在當今社會下依然適用。
隨著近年來的房地產熱,圍繞在人民身邊的大問題就是這個房子,買也好,賣也好,甚至租也罷,都逃不開了,似乎這一輩子乃至后輩的生命都被房子給扼住了。想來很難過……
喜劇電影,里面的橋段還是看來很歡喜的,因為終究是大團圓。而現實卻是可怕的、可悲的。
去年底,大眼的《李可樂抗拆記》大賣,預示著動遷題材的紅火。因此,在當下的時節,翻看這部1992年的港片,顯得很合時宜。作為富貴系列的番外篇,標叔與肥姐一家,這次為了房子而戰。當看到早上的價120w,中午130w,最終價格變成150w時,心頭掠過一絲片段。曾幾何時,身邊的房子也是一天一個價,我們更多是無奈和為之更瘋狂的追逐,卻從未如肥肥般澆他一頭屎的痛快。你以為有了房子就萬事大吉?卻不曾想,與開發商的拆遷斗爭才剛剛開始。
由于土地資源的稀缺性,拆遷也許是房地產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所以,猶如輪回一般,近20年前的老片子,在現在看來,有了更多先知先覺的意味。我們沒有以史為鑒,可能根本也無法借鑒。通貨膨脹伴隨著房產增值,對于暴利的貪婪渴望,在土地逐步稀缺的情況下,產生了這樣一個循環,拆舊房,蓋新房,賣房,然后賺錢再拆舊房。。。。。。與片中唯一不同的是,片中是開發商直接動遷,似乎更能反映商人的利益,而現實中是另一利益團體的驅動(為了地方財政,為了雞地屁),表明上看,并沒有個人利益作祟
看了這一家子就已做好了開懷大笑的準備,但這次看得著實有些心酸。
一貫的輕型喜劇系列,但這次的主題很沉重,地產商的茹毛飲血,劇情居然跟今天的大陸高度同步,互踢皮球的執法部門,人們的游行在那繁華的土地上添上一抹蒼涼。
他們用血淋淋的手接過我們的的血汗,開懷大笑,我們卻只能恨得牙癢癢,甚至想成為他。人嘛。
結局很美好,但大多數現實都慘淡。
這才是香港電影的辛辣。
德寶有三寶,一個老板娘楊紫瓊的時裝動作片皇家師姐系列,一個是經理人岑建勛神經病喜劇神勇雙響炮系列,還有一個就是董驃沈殿霞小人物富貴系列。富貴系列主要是三部,富貴逼人、富貴再逼人、富貴再三逼人,這部富貴黃金屋是富貴系列的續篇。
這種小人物斗惡勢力的戲中國老百姓是最喜歡的,老百姓太苦,無處伸張,只能靠藝術形式來滿足潛意識,比如阿凡提調戲巴依老爺,徐文長智斗地主的故事都是如此。近代的七十二家房客更是代表作,電影舞臺劇滑稽戲常演不衰。富貴黃金屋雖然是1992年的作品
過年沒有了往日童年的期待和儀式感,得益於社會的發展,即時溝通分享的互聯網世界和方便的交通路網讓當代人在日常物質與精神世界能得到隨時隨地的滿足。而舊世代的儀式感亦被當代“便利”式的打卡沖淡了人們對這個詞的閾值,在某些意義上儀式感一詞顯得廉價而老土。人們忘記了拜年團聚的意義,打開電視,一部周星馳和富貴逼人的賀年片成為了一群人最無聲又最認可的執行節目,從全神貫注看到結尾我就知道。那都是很老的片子了,場景和現在的生活也有了一定的距離,社會的發展雖然豐盛
“富貴黃金屋”諷刺那空洞的繁榮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