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Archive 搖晃的故事,多次令我想到蘭心大劇院,非常覺得蘭心大劇院受到了本部電影的影響。雖然名叫《最后一班地鐵》,但是只在對話中出現過一次,即女主在通話中提到最后一班地鐵傳來最新消息。
法語對白,英文字幕,中文提詞。我對本篇電影的語言印象十分混亂,時而記得法語的臺詞,時而記得英文的,大部分時候是中文的。
前半段在認清人物關系啊花了很大力氣,后半段越看越有滋味。那段預先的結局昭告頗有些基督山伯爵的味道,善惡終有報。最后一幕極具欺騙性,演到一半時
這片抓不到核心點,可能我還是比較喜歡更戲劇化的片子。導演的剪輯很妖嬈,時而在橋段接猛跳,時而用一個視覺暫留較長的淡化來分割場景,至少在電影院,腦容量跟不上這種用意的內在想法。片子透著一股濃重的懸疑氣氛,看不出和劇情有啥關系,可能為了渲染那個時代的白色恐怖氣氛,一度以為男主是不是蓋世太保之類,強烈的懷疑甚至導致俺漏掉了錄音機那個很含蓄的暗示,男主用戲院的收音機去搞炸彈活動反抗德國人。網上很多評論都是關于大時代以及個人的關系上,雖然我看完電影以后看不出有啥關系,并且覺得不論是片名還是這個大主題,都挖得不夠深——可能是英勇就義抗戰片看多了。在亂世矛盾地艱苦營生,這點倒是詮釋得很好,特別是通過一個個的人物——影片中的人物都刻畫的很飽滿(另外看這片時候對于同影院的同學們的笑點表示強烈鄙夷,果然我接受不了大家笑我也笑的愚性傳染歡樂說)——通過一個個人物所表現出的對于一個時代的抵抗。無論是親德的丑惡嘴臉,還是忙碌于各個片場的萌妹子,都是為了生存而奮斗的縮影。至于三角戀,完全看不出有啥意義

特呂弗的最后一班地鐵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6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