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兒童眼中的戲劇和德國占領。”:“如果要我對《最后一班地鐵》收到熱烈歡迎進行分析的話,我認為是因為給劇本提供了細節,這些細節曾經給童年時代的我產生了強烈的印象,并給影片帶來了一種獨創性和視覺上的新穎。如果影片是由某個年紀更大的人(他可能在成年時經歷了德國占領)或一位更年輕的人(他可能出生在二戰期間或戰后)來編導的話,那么就不會有這個視覺上的新穎之處了。”

大概是考CFA二級時唯一好好看的片子。
-------------------------------------------------------
連續六天趕完了四個會計段落,據pass和沒pass的鬼子說,是CFA這個級別最天書的部分。不過,迄今為止,我好像沒聽過華人有這樣的抱怨,可見是西方不識向。
昨晚忙完現金流量,看時間還早,就犒賞自己,看了很久以前就想看而一直忍著沒看的Before Sunset。看完以后,居然不痛不癢,與我原來預計的大悲哀落差甚遠。以至于我有點懷疑,也許我感性的觸覺已經完全鈍了?又或者我的“忍功”已然極致,把早早存蓄的那點多愁善感逼盡了?
更可能,是看戲之前的鋪墊太多。比如,在看完Before Sunrise后,我問Rocky為什么Celine和Jesse半年以后會錯過對方,她賣官子,說不如你繼續往下看吧。但是我當日覺得,立刻跨越到九年以后,演員不老,觀眾都要老掉,做人還是要善待自己。卻因此頗費心構想他們之前的曲折。再后來,我碰巧就聽了Julie Delpy(Celine的飾演者)的專輯,偏偏被那首夜的華爾茲打動,一看MV,就出自這部戲。又和臺灣朋友C交流過,還多事地google出

最后一班地鐵:戰爭中的生活細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6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