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4 09:07
首映:2015-09-10(多倫多電影節) / 2016-02-12(美國)
年代:2015
時長:119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9
觀看數:67437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接著侵略哪兒:榔頭、鑿子、然后開砸吧
希拉·柯倫·伯納德(Sheila Curran Bernard)曾經說過:“紀錄片不應該只是幫人們消磨時間,而應該做更多的事情。它應該呼吁觀眾積極參與,激發觀眾去思考他們知道些什么,他們是怎么知道的,以及他們可能更多地想知道什么。”作為一位美國左翼民粹主義的戰士,這似乎正是麥克·摩爾 (Miachael Moore)希望賦予自己電影的意義。
單從電影的名字來看,《接著侵略哪兒》似乎又直指麥克·摩爾最熱衷的反恐戰爭,但當我們看到這個年事已高,步履蹣跚的胖子仍然對于帶薪假期、學校午餐、教育體制、毒品合法化、再犯罪率以及男女平等的政治權利這些問題窮追猛打的時候,又一次,看來他將矛頭指向了問題重重的美國社會。
只是這一次,他不僅僅只是像在以往的作品中那樣簡單的將他要批判的現象拿來與加拿大和古巴等鄰國作對比,在《接著侵略哪兒》里他幾乎造訪了大半個地球。從生活水平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芬蘭,到經常被人們混淆名字的斯洛文尼亞,從歐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冰島,到位于非洲大陸最北端的突尼斯。又一次
這是一部紀錄片,導演是大名鼎鼎的邁克爾·摩爾,他拍過華氏911、醫療內幕、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科倫拜恩的保齡等等,都反映了深刻的國家和社會問題。這次《接著侵略哪兒》這個紀錄片也是從歐洲和美國的對比,來反映美國的一些弊病和軟肋。
在意大利,每個人都有接近兩個月的帶薪休假,然而在美國,連帶薪產假都沒有。
在法國,學生們的午餐都是精心設計,而不是可樂漢堡薯條之類的垃圾食品;學生們從小就接受了完整的性啟蒙教育。
在芬蘭和斯洛文尼亞,高等教育是免費的,一個二十多歲的大學生不需要背負著貸款去完成學業。
德國不只有發達的工業體系和強勢的工會,他們還有直面過去沉重歷史的擔當,他們明白要成為一個德國人就意味著要背上什么樣的歷史責任。
在荷蘭,毒品是合法化的,這反而降低了因毒品而產生的犯罪率,而在美國每年因為毒品犯罪逮捕了大量的黑人,同時剝奪了有犯罪前科的黑人的投票權,在有的州,甚至三分之一黑人因此而沒有投票權,而監獄又是完美的血汗工廠,“奴隸制”在監獄繼續完美延續。
在挪威
戈弓長
邁克爾·摩爾的紀錄片新作《接著侵略哪兒》接近尾聲時,摩爾來到了德國柏林墻的舊址。他回憶起1989年冬季在西德的旅行。當他走過柏林墻時看到有人在鑿墻,于是也加入其中。似乎輕易地,這道橫亙歐洲大陸近30年,割裂東西方,曾被以為將長存永固的鐵幕轟然倒塌。這讓摩爾產生了極為樂觀的想法,覺得“隨便說一個不可能的事,都會成真。”那一年,他創作出第一部紀錄片《羅杰和我》。
頭號憤青
1954年,作為美國二戰后嬰兒潮中的一員,摩爾降生于美國密歇根州弗林特鎮的一個愛爾蘭裔天主教家庭。在《羅杰和我》的開篇,摩爾以旁白自我介紹:,“我從小就是個怪孩子,兩歲前我倒著爬。”他從不諱言甚至自我標榜異類與反骨。那些不喜歡他的保守派,當權者和銀行家視他為美國頭號憤青,偏執狂熱癥患者,社會煽動家和麻煩制造者。在2011年出版的暢銷自傳《麻煩來了》的封面上,幼年摩爾騎著一輛童車。他以戳穿國王新衣的頑童角色怡然自得。小學時代的摩爾就在演講比賽中搶白發言,聲稱學校存在種族歧視。14歲進入天主教學校卻因總愛刁鉆質疑被勸退
今天本來想趁著最后一個兩天的常規周末把《Where to Invade Next》,《45 Years》和《Room》三部連著刷完。結果看完這部都不敢繼續看下去了,覺得小心臟再給震顫一下立馬就能掛了。
毫不夸張的講,上次我被虐的這么慘,還是14年的《星際穿越》。這次感覺比《聚焦》還要再虐那么一點。相比之下,昨天《美人魚》里“無敵是寂寞”那段,格局立馬就不行了。
明顯,這是一部煽動感情的片子。我出來之后一直在告誡自己,想立馬把歐洲各國資產負債表翻出來,這種沖動還是得抑制住。
本來我以為這部片只是來黑色幽默的。當初是看《凱撒萬歲》的時候看到了這部的預告,那時還不知道這個死胖子是誰。(雖然聽說過華氏911,但沒看過,也不知道是他拍的。)就看他逗法國小朋友覺得挺好玩的。
后來收到了我在Austin常去的Alamo Drafthouse Cinema的一封郵件,他們決定放寬這部電影的評級,允許15歲以上的青少年觀看這部電影。(電影本來的評級是R,18禁)他們認為這部片子不應該被R。而且,把這部影片的信息傳達給下一代的美國公民,他們認為非常重要。畢竟
鏡頭來到挪威的最高安全戒備的哈爾登監獄里。監獄的目的就是:剝奪人的(社會)自由權利。
在2010剛開始運營時,監獄為了警告各個罪犯們還精心制作了一個培訓視頻。令人乍舌的是,這段兩分多種的視頻竟然是一個音樂mv。監獄場景切換伴隨著監獄工作人員們自娛自樂的"we are the world“歌聲,激昂慷慨暖意黯然地點出了監獄主張:人道主義!。
導演隨著介紹人員一路進監獄,看見墻壁上的字畫作品以為是盲文,工作人員告訴他:“嗯,這是藝術,現代藝術。” 是的,在這個監獄里,有很多“牢犯”都在從事現代藝術的學習和創作:繪畫、裝置藝術、說唱音樂。哦對,還有學習哲學,有可能以后出獄后會甚至從事政治生活。配備的圖書館非常完善,是監獄中的最受歡迎的地方。工作人員說:“我們不配備槍支,談話就是我們的武器。”他們相信,這樣的學習和‘懲罰’能幫助犯人們發揮他們能量,然后恢復他們的社會能力。
...
當然,不知道監獄里關了多少人,總共采訪的比例是怎么樣,還有其他的犯人都是怎么樣。但是所謂的自由權利,應該是怎么樣的權利呢
接著侵略哪兒:榔頭、鑿子、然后開砸吧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6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