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12 17:43
首映:1986(中國臺灣) / 1987-10-15(中國香港) / 1987-09-13(多倫多電影節)
年代:1986
時長:109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粵語,閩
評分:8.7
觀看數:8876
熱播指數:333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每一粒沙塵都是滄海遺珠——臺灣電影《戀戀風塵》回顧
同事借我的《戀戀風塵》在手里好久了,是刻錄的VCD兩張。早晨醒來,臉也不刷,牙也不洗,飯也沒吃,像神仙一樣窩在被窩里靜靜地看碟。
第一個鏡頭就說不出的喜歡,火車遙遙遠遠開來,穿過一個又一個山洞,眼前一片綠色接著一片綠色。搖晃的車廂里,是考試回來的兩個少年,阿遠和阿云。
侯孝賢的長鏡頭看得讓人很舒服,這種時間上的深邃、悠遠就像是中國畫的留白。一切都淡淡的,如同生活的本來面目。最煽情的地方也不過是阿遠得知阿云結婚后,在營房里那場痛哭。
人的痛哭會像是一匹怎么也發動不起來的馬達。
依然不乏輕松元素,莞爾一笑之處好多。阿丁不是偷吃牙膏就是味精,連胃散都吃,被火冒三丈的母親當街追打,然后李天祿演的阿公在后面說:對,小孩子就應該這樣打。
是吳念真的半自傳。
阿遠因為去車站接來臺北的阿云,把便當摔壞了。老師送餓昏了的老板兒子回家。老板娘對阿遠大呼小叫:我們家阿智已經擔心他瘦怕他不吃啦,你送便當還送不見了。小孩在后頭壞笑。雖然只露出半張臉,但依然演得很好。
在電影院后臺一起吃飯的時候,阿云看有人坐下了
這好象是我第一次看侯仙的片子,很奇怪自己以前居然沒看過他的任何一部作品。
影片很淡,沒有大牌的演員,沒有恢弘的場面,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只是一個個普通人的故事,他們就是好象是路人,也許那天你走在大街上或者是在商店里,公交汽車上以及地鐵里。某個與你擦肩而過的,他或她便擁有電影中曾出現過的場景以及記憶。
一個小山村,一條鐵路,一個車站。火車帶走來來往往的人,進城出山的,回鄉歸農,還有月臺上的等待。幾封信,連起了一顆又一顆的心。
這就只是青春留過的痕跡嗎?好象還是什么也沒明白,也許她在等我看第二遍的時候才告訴。
此刻的我驢子里正在拖著《戀戀風塵》的OST,而播放器里則在轉的是坂本龍一的音樂。
以上
拍《戀戀風塵》的那一年,侯孝賢40歲,吳念真35歲,都是中年之姿。
對于男人來說,中年是一個尷尬的年齡段。青春的美好時光已經在歲月中消磨殆盡,老去的時光尾隨而,可謂“前有追兵,后有堵截”。這時候,很容易對老去恐懼,對青春懷念,想用年輕在心中留下的余音來對抗年老帶來的不安。
我之前以為,像侯孝賢和吳念真這種成功人士是不應該有中年危機的,因為在世俗意義上,他們能夠擺平一切事情。其實不然,中年危機是精深和心態上的,跑不了。
我上大學那會,有一個老師,那年他36歲。閑聊時,他說,“我這也中年危機了”。我面露驚訝之色,他繼續說:“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工作,勞心。想當年,我上學的時候,多好啊……”他給我說了很多之前得事情,甚至青春年少時的趣事。我想,那一刻,他忘記了現在所有的煩惱,心中充滿美好。
可以說,《戀戀風塵》就是侯孝賢和吳念真對逝去美好的一種懷念。
我一直弄不明白“戀戀風塵”到底是什么意思,查字典、查百度也弄不明白,百度上只有“風塵“的意思:“比喻旅途的艱辛勞累。”就本片來講可以說
每一粒沙塵都是滄海遺珠——臺灣電影《戀戀風塵》回顧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34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