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連這個城市,我個人腳的還是很親民化,很有意思的一個城市,前一段時間流行了一段聲頻,大連話似乎變得流行起來。
于是不小心找到了這部大連風味的電影。實話說這是一部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不需要太多演員技巧的地方小電影,有一些小趣味,有一些小感動,有一些小資,有一丁點惡趣味的可以去看,去笑的很難說好與不好的大型的微電影。
前半部,那時的青春,那時的白衣少年,那時的學生時代,剝去惡搞的外衣,其實內心很真實。那微微的愛情,那微微的友情,那微微的時光,幽幽的,悠悠的。在搭調的大連方言和不搭調的阿斗的普通話的矛盾中,青春實際上是那么的光彩照人。即使是被壞同學劫持,被小姐拋棄笑話,其實都是我們那個時間所經歷過的,等到似乎要變老的時候,還能去回味、去留戀的。電影中很多惡搞的笑料,放在大導演、大演員上面可以說早就被批判的體無完膚。但是放在這樣的影片里,就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大家會心的去笑,去評論,去表揚。
后半段,為什么要有這惡毒的后半段,什么理想啊,什么生活啊,什么前途啊,什么愛情啊,要多…
第一時間看了《愛呦,阿斗》,說說感受,并不是很特別的故事,甚至要說它有點平淡也不為過。 但就是這么平淡無奇的一段敘述,讓每個人都記起自己上學期間經歷過的刻骨銘心的學校生活,然后嘴角上揚的狠狠想念了一把。華麗的鏡頭營造了小清新氣氛,幽默的大連話,讓我拉近現實,告訴我這不是臺灣偶像劇~

寂寞是聽見某個熟悉名字,不小心想起某些故事;孤獨是路過我身邊的影子,笑著對我說似曾相識。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談論起曾經的種種過往,我們才開始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那些童年故事已經整整過去了一個年輪,耳邊逐漸響起的是“叔叔阿姨”這般的稚嫩童聲,一如當時的我們。那時年少,不識愁滋味。跟別人打架去掛號的總是自己,唱兒歌時也想不了三十二場演唱會那么遠。友誼和時光伴隨著阿斗他們在“4,5,6”后一起向前跑,跑到了青春的十字街。在畢業前的最后一堂課上,面對老師毫無畏懼的阿斗,卻不知為何在面對自己喜歡的人時,曾經脫口而出的小心思,卻在最美的時節里變成了低頭不語,拳頭緊攥,指節發白。
多年后,再回想年少時的迷茫和執著,或許原因都記不得了。青春就是讓你張揚的笑,也給你莫名的痛。
時間是捉弄命運的手,它將當時的墻根下的彼此頭也不回的撥開,卻又在七年后不經意捏造出一個蒙太奇般的偶遇。其實世間哪有什么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就好像毛彪同學重新戴起的面具下,藏著的也許是年少的輕狂,…

我是一名身在北京的大連人,在北京算是半個電影人吧。從來不在網上發表什么看法,但看到自己家鄉的電影拍的這樣好特意來說下自己的個人看法。去年看過大連的幾部電影沒什么感覺,說實話話甚至有點垃圾。昨晚看過這部片子,說實話真的不錯。我就從一下幾個方面來說說個人的看法吧。
劇本雖然老套,但編劇似乎想表達出一種屌絲的情節,手法雖然有些稚嫩,但整體把該表達的感覺和內容表達的還是不錯的。搞笑中帶有一些悲傷,編劇似乎不是想讓觀眾效果哭過就好,似乎也是想讓大家哭過之后告訴大家一些東西。(至于什么東西我就不多說了)
導演把整部劇拍攝的很急湊沒有拖拉的感覺,某幾個機位燈光運用的也算是可圈可點,但有的地方還需推敲的。
化妝師不是很到位,化的很不到位,造型可以算是不成功的,建議之后應該找點給力的化妝師,能給電影增色不少啊。
演員方面能看的出專業的演員不是很多,大膽的猜想一下男女一號應該是科班出身的吧,其余的都不大像。
阿斗這個角色劉謀峰這個演員帥氣拿捏的還是不錯的,人物的性格和臺詞在本土的這些演員…

深夜 走出電影院已經許久 翻出視頻 點著播
放 仿佛還是在這個故事里 出不來啦
舒緩的節奏 熟悉的校園 輕快的對白 一群年輕的
心 瞬間想起小時候身邊的人 那時候的夢想單純而又簡
單 就像我想練武術 我想開32場演唱會 甚至是 我想娶筱悠
在街上打打鬧鬧 追追趕趕 捉迷藏 打一卯 紅燈綠燈小
白燈 那時候的我們敢于時間為敵 希望永不分離
漸漸的 我們長大了 有的人還能在一個學校 還能在一個班級
有的人從此失去了消息 失去了聯系
漸漸的 我們經歷著叛逆 心中懵懂的憧憬著叫做愛情
也許有那么一個人 一直和你很近 也許心中還是那句說不出口的
我愛你 希望不僅僅只做朋友 不曾想 心中住的那個人 也許
一停就是一輩子 畢業 分離 最后的告別 那句意味深長的拜拜
我總是會想起 那曾經畢業前 填寫的 花花綠綠的同學錄
可是 當時 也不曾想 如今 有那么多的人都變的毫…

《愛呦,阿斗》觀后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99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