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一點時間適應的風格:19世紀美國背景下,這部劇在田園風景的畫面中穿插了很多節奏感很強的現代音樂(一開始很不適應,但后面和著情節出現Billie的 all the good girl go to hell的時候我就直呼bravo了 )
還有一些類似美國青春高校的拍攝手法(一些瘋狂瞬間的定格拍攝、party,etc)
情節人物塑造:劇中塑造的Emily Dickinson跟我心中的她還是有一定出入的,沒有想到會增加鬼馬俏皮的特性,大概是貫徹輕松的基調。編劇腦洞真的很大,大量想象力極其豐富的情節去刻畫更豐富飽滿的人物形象

“另一個就像小鳥
她的巢筑在我們的心中
她不像我們那樣歌詞
她有著不同的曲調
她沉醉在自己的歌聲里
就如同六月的黃蜂
今日 我們已遠離童年
但一路走來
我緊緊握住她的手
路途因此不再漫長
她哼的歌聲
這些年來
騙過了蝴蝶
她的眼睛里
滿是紫羅蘭
隨著她走過無數個五月
我撥開露珠
但選在清晨
我從滿天繁星中
獨獨選中了這一顆
蘇 永恒的愛”

Emily Dickinson - 1830-1886
One Sister have I in our house -
And one a hedge away.
There's only one recorded,
But both belong to me.
One came the road that I came -
And wore my last year's gown -
The other as a bird her nest,
Builded our hearts among.
She did not sing as we did -
It was a different tune -
Herself to her a Music
As Bumble-bee of June.
Today is far from Childhood -
But up and down the hills

編者按:這個劇集似乎是對一位受人喜愛的詩人的現代演繹。兩季過后,它看起來更像是對詩歌本身的一種激進解讀。
By Katy Waldman 原址:newyorker—— Alena Smith’s Subversive “Dickinson”
February 25, 2021
遠在21世紀初,《狄金森》編劇和劇集運作人Alena Smith,彼時剛剛大學畢業,住在她父母哈德遜河谷的房子里。她在一家書店工作,同時等待著耶魯大學戲劇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她曾以編劇的身份申請該學院,但也只寫過一個劇本
說實話,我還沒有看完三季,只看到第一季第八集,這篇文章談不上什么觀后記。但我已經三次向對象推薦,邀他和我同看這部劇。對象說,很少見我這樣在短時間內多次推薦一部電視劇。
我是這樣回他的:因為太過深刻,狄金森討論的每一個話題,她的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直擊我心。另一方面,差不多200年過去,狄金森那個時代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人類仿佛兜兜轉轉,在原地踏步。
直到今年春天到來以前,我都不知道詩人艾米麗狄金森,對于美國詩人,大概還停留在惠特曼的《草葉集》

看過不少傳記電影電視劇或紀錄片。但是大多都是很無趣。
Emily Dickinson的父親雖然古板,但對Emily真的很寵!Sue Gilbert父母雙亡又沒有錢,在當時的情況下,真的只能嫁人,最好的選擇當然是Emily的哥哥Austin,妹妹Lavinia是個中二少女。看劇之余每集還能聽到一首Emily Dickinson的詩
第五集我害怕擁有肉身
我害怕擁有靈魂
深奧的危險的財產
擁有—沒有選擇的成分
雙倍資產—愉快限定繼承的財產
給一個未想到的繼承人
一個永恒瞬間的君主
一個統轄新疆土的神
第六集
道出所有真相 但要委婉的說

【狄金森 第一季】最愛每一集結尾讀詩環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98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