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發生在上世紀20-30年代的哈薩克族故事,這也是個比山楂樹更為單純的愛戀的故事.
男女主角在賽馬中相遇,男主角自此愛上了女主角,女主角抗爭命運,在婚禮上與心愛的人私奔,男主角放走兩人,五年后,女主角喪夫,又被家族人嫌棄,這時,在故事中奶奶的主持下,女主角嫁給了男主角,但是,她的兩個孩子必須留在原來家族.在接下來的生活中,男女主角慢慢產生了感情,可是,作為一個母親,又思念著自己的兩個孩子,最終,她放棄了現在的生活,選擇回到兩個孩子身邊,而男主角則繼續單身著,等待著他們的再次相遇??
整個電影很平婉的敘述著故事,看到最后,還給人以一種一游未盡的感覺,感覺這個故事還會繼續這樣往下發展著,就像我們的生活,會這樣無窮盡的繼續走下去??
這是一部完全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在敘述著她們對命運的抗爭,對命運的無奈,在敘述著她們的堅強,對美好的渴望,雖然可能民族不同,但是,都有共通性的,也正是這點感動著我們~
http://bbs.mosh.cn/747030.html
這是活動:【2011年1月】青年導演新影像——《永的活動話題
起止時間:11年01月01日-01月31日 14:00-22:00
地點:北京 東城區 東直門外香河園路一號 當代MOMA-T4座 百老匯電影中心
費用估計:費用見活動內容
魯迅先生曾經講過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當然很有道理。
但反過來卻不能行得通。電影《永生羊》就是鮮明的例子,雖然是民族的,卻未必是世界的。
《永生羊》的宣傳語是一部“東方意韻的詩意電影、哈薩克人的生活畫卷”,在我看來,電影從某種意義上說做到了“東方”、“哈薩克”甚至“畫卷”,但卻未必能夠算得上是“生活”,也難以談得“意韻”,更不能稱之為“詩意電影”。
無疑,在大多數人看來,《永生羊》都是原汁原味的“哈薩克”電影。但是,我想這種“原汁原味”應該是來自于陌生,大多數觀眾對于哈薩克這個古老的民族亦如我般陌生,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的了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即便是如同導演高峰所言那般是漢族人扮演的哈薩克民族的故事

1.影片片名漢語名字是:永生羊
哈文名字是:aq-sarbas,黃頭白羊,哈薩克人待客最尊貴的羊;也是片中小羊的名字
2.哈薩克族全民信仰伊斯蘭教,但是民間有很多薩滿信仰留存的痕跡。如羊神喬潘(shopan ata)-轉世的說法,巖畫也是早期的民間宗教祭祀產物;
3.Qali(哈力)是個“還子”,哈薩克家庭中,小兒子會跟大房子(也就是父母)一起生活,大孩子一般要送給祖父母養育,所以哈語中“agha”既可以指叔叔,也可以指哥哥;
4.影片的核心是備受爭議的安明格爾制度:女子嫁入一個部落后,改同部落姓氏

大師級劇情片 觀看《永生羊》指南:一些細節的解析(持續更,想起來一點寫一點)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