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內梅思古沒來得及完成自己的夢想便被一場意外的車禍奪去了年輕的生命。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加州之夢》在07年嘎納電影節獲得“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獎。在頒獎禮上內梅思古的照片被打在大銀幕上,沒有獲獎感言,沒有頒獎儀式,無聲的紀念令人唏噓不已。
《加州之夢》,這首曲子出自2001年因心臟衰竭而去世的美國民歌手約翰.菲力普斯之手。這首歌在《阿甘正傳》里是阿甘在越南雨水里給珍妮寫信時的期許與執著;在《重慶森林》里是王菲半夢半醒之間哼著的對愛的追逐;羅馬尼亞人內梅思古索性將電影命名為《加州之夢》。“樹葉轉黃,天空灰藍,我散著步,在一個冬日里,我很安全又溫曖,如果這是在洛杉磯,在這樣的冬日升起。”加州之夢,是美國夢,也是內梅思古的羅尼亞夢。
《加州之夢》是內梅思古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劇情長電影。電影結尾雖然標注了未完成,卻仍然用兩個半小時的長度將內梅思古未完成的夢想鋪開完整的呈現在大眾眼前。盡管他的夢想并不像童話那樣展現出來的是美好,甚至令人胸悶和無助。故事中羅馬尼亞小鎮--卡帕…

這部片子由于英年早逝的導演而在今年的戛納上格外引人關注,畢竟是人最后一部片子了,怎么也得表示點尊敬。最后捧回un certain regard“一種關注”單元的最佳影片獎,不管他致敬成分有多少,還算實至名歸。這是那種典型的從一個側面反映一個社會的電影,敢拍這種題材的導演就不是省油的燈,所以不出佳片也難。其實本片也算中規中矩,沒有突破,也沒有錯誤,以一個小鎮為背景展開的故事,牽扯進的事情極多,線索比較煩雜,黑白的閃回鏡頭其實在劇中起到的是解釋人物心理溯源的作用,其他的任務并沒有太多的深度可挖,只有老頭子Doiaru是一個個性設置復雜的角色,閃回鏡頭也全是圍繞他展開。另一個海報上大大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尉則顯得比較簡單,他對于本片其實是一個劇情開始的導火線,也是Doiaru一種夙愿,一種癥結的實現載體,美國人來了,但是此時已不是二戰,美國人不是來就你的,而是來侵略你的,對于Doiaru來說,他就既是魔鬼,又是天使。老頭子一輩子怕孤單,堅持原有的信仰,最后在女兒要離開,又將重回孤獨的情況下死去,不知是一種幸運,還是一種無奈。
…
人生之旅,深入內心的血脈噴張,真是難以計數,只是人們都不愿意停頓下來回想。那看似消失的蹤影,那奔跑在大風中的喘息,那冰雪當中的靜靜凝望,還有倒在泥濘里的奄奄一息……
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讓人抽搐和顫抖。這就是你時常駐足在窗前瞇著雙眼外望的原因,其實并不是要欣賞什么美景,再說外面也沒有什么美景,只有零亂的擠壓和剝奪。你只能看到一堵墻倒下或者再起來一堵墻,只能聽到如潮的嘈雜聲。你想聽到自己的聲音都已很難,你還指望什么呢。嘈雜的速度永遠勝過內心寧靜的細流

一顆出走的少女心,愛上突然闖進平靜小村的軍人。
多麼似曾相識的羅馬尼亞版《孔雀》。
一面咬住美國的霸權主義,間中諷刺克林頓
一面自揭東歐人,政府貪污官僚化,人民愚昧
"Monica and David"是多麼的青春浪漫愛情故事竟然緊接
"Doiaru and Jones"的老頭子吃飯劇情,雖然這節節奏轉慢(悶),但卻交代出Mr. Doiaru阻撓列車前進的理由。

《加州夢》風靡耀眼的戰爭片 遺作,總是經典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9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