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電影,我對開開真是敬佩,作為留守兒童的他,把對父母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里。當看到他和小膽兒說起父母思念之情時,我的眼淚嘩嘩地流著,仿佛開開在對著我說一樣,讓我感受頗深。在此,我希望所有留守兒童的家長,能多顧慮孩子的感受,這些自己孤單,無依無靠,夜晚睡覺都想著父母的孩子,是多么渴望得到爸爸媽媽的愛啊!看看開開,再想想自己,我們的生活環境要比開開好得多,而且我們還有父母沉甸甸的愛,因此,我們要珍惜現在所處的優越條件,向開開學習,做一個懂事、勇敢、堅強的好少年!

我哭死了。想起自己小時候,和爺爺奶奶,我也不上學,一直在家里,白天在小院子騎車,爺爺在邊上鼓勵我。爺奶為了省電費傍晚后不開燈,昏黃的傍晚、老舊的電視機、我和爺爺奶奶。因為不上學我唯一的朋友是有時爺爺奶奶抓在玻璃瓶里的老鼠,我沒有玩具,觀察那只困在玻璃瓶里放棄掙扎的絕望孤獨的老鼠是我消磨時間的唯一方式。偶爾清晨會和爺爺爬山,有段時間爺爺出差學習,某天早上我起來后奶奶出事了,膽小的才五歲不到的我叫了鄰居大姐姐夫婦…每次父母離開的傍晚,我會被騙去爬山、買糖

這部電影講的是開開有一位爺爺,他從小就和爺爺相依為命。因為爺爺患有肺心病,要買藥,所以就沒錢交電視費。爺爺怕開開無聊,就讓他讀課文。后來,爸爸寄來兩百元錢,要給爺爺生爐子,爺爺同意了。有一天早上小膽兒咬住開開的褲腿不放,把他拽到屋里,原來煤氣閥門沒有關,爺爺煤氣中毒了,開開及時的撥打了120把爺爺送往了醫院搶救。當開開一如既往的去醫院給爺爺送飯時,爺爺康復了,開開迫不及待的抱住了爺爺,祖孫二人流下了幸福的眼淚。過了不久,小膽兒再次把開開拽到屋里,爺爺已經永遠閉上了眼睛

我們常說,孩子要父母帶,因為隔輩的人會溺愛會不分好壞,會用舊思維舊事物養孩子把孩子養廢掉。其實,還是看人的品質吧,可能電影刻畫得偏過完美主義,但是現實里肯定是有影中那樣鼓勵和引導孩子,循循善誘得爺爺存在的。
開開,留守兒童,每天陪伴他的除了學習生活,就只有爺爺和狗小膽兒了。
爺爺年紀大了,身體不好,開開就慢慢地學著大人模樣去做飯,揉面,一個人睡覺,放學回家,看電視和打電話的節制。這或許是“窮人”的孩子當家早,但是爺爺愿意去教他,告訴他怎么怎么做,告訴孩子為什么

每周一部電影,本周看的是《念書的孩子》,講的是留守兒童的故事,我個人覺得很真實,因為我的童年也是處在一個很少和父母在一起的半留守狀態。
我們每個人都終將會和父母說再見,離開兩個家庭,組成一個新的家庭。留守兒童不是,他們從沒有真正的獲得一個家庭,越得不到越渴望,這份強烈的無處安放的愛會逐漸內化。
導演還是很善良的,他給這份愛安排了爺爺、安排了一條狗作為出口,隨著爺爺和狗的相繼離開、情感升華加強,孩子也逐漸成長。
但不要忘了那些一直沉默的留守兒童,內化的愛讓他們更害怕失敗

影片中的好多情景都似曾相識
也曾害怕過
也曾孤單過
有段時間外公來我們家照顧我和弟弟
那時候找圖書館借了本水滸傳
結果我沒看完
我外公都先看完了
還跟我商量下次借三國演義
這一代的孩子獨立太早懂事兒太早
比較缺乏安全感
更多時候只相信自己和自己擁有的
不至于有性格缺陷
但是會敏感一些
所以會晚婚
所以不敢走進婚姻
所以會擔心做不好孩子的父母

念書的孩子:9歲的孩子在爺爺去世后,一人帶著流浪狗住在老宅,豆瓣8.7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9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