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的未來世界里,兩個階級越來越分化,有錢人能玩游戲般操控別人的身體,不用負擔任何風險;窮人為了生存,只能選擇被操控的角色,是生是死已不是自己能決定的了。
不得不承認,看完影片,俺對那個操控者的角色很有興趣,邪惡了。要說能用別人的軀體來體驗你所做不到、或者沒做過的事情,這個理念的確很吸引人,人的老命只有一條,用掉就廢了,那用真實的別人來做做嘗試,并且體驗對方的感覺,對自己本身是沒什么傷害的。
其實這也是為什么人們這么喜歡玩角色扮演類的游戲,因為虛擬世界中的人物,或多或少能滿足操作者的一部分心理需求。在如今的互聯網中,有個大型游戲Second Life,已經可以實現靠這個游戲來生活。在游戲里,有個虛擬的你在行動,可以工作、賺錢、也可以逛街、休息,完全是模擬真實的狀態,但你在里面的體驗卻是擬真的。也就是說,你能在游戲里賺到真實可用的貨幣,可以用貨幣來滿足游戲中你的需求,更能滿足現實生活中的你。
當然,從倫理上來說,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無價的,別人是無權去強加意志的。在游戲中操控別人的軀體,來滿足自己的需…

通過計算機控制人來進行社交生活或是戰爭,你相信嗎?
這個片子就是講這樣的故事的。
游戲家,坎索,發明了可以植入復制人腦的細胞,通過這些細胞,可以將大腦和電腦連接,接受指令,像做游戲一樣的控制這些人。那誰會愿意呢?誰愿意無條件給別人控制?如果光光這樣當然不會愿意,但只要附加一點點條件,就會有很多人愿意。坎索建了個社區,將來這里生活視為一種工作。而外面的世界,犯罪吸毒搶劫時時發生,人們自愿就走了進來,有錢人可以花錢來控制這些人做想做的事,隨便什么。而這時坎索又新加了一個游戲內容,戰爭。給監獄里的死刑犯抽簽的權利,去參加他創建的戰爭,只要沖過30場戰斗,就獲得自由。這里的英雄,就是已經過了28場的凱博爾。
凱博爾最后自由了,在西蒙、女主播、反對坎索的組織等的幫助下,殺死了坎索,結束了游戲。
咋說呢,很血腥,爆頭、碎肢什么的。
關于游戲背后的人,當你成了被人控制的偶人,你會不會想知道控制你的那個人是怎樣的?當看那個胖到行動不便的人,惡心的讓凱博爾的老婆做一些色情動作時,實在受不了~

斯巴達同志脫了盔甲后,睡了007的老婆然后又去英國做了回小混混,現在終于到近未來拿起G36做了個網絡游戲戰士。
可惜這情節實在老套,怎么看都像那部州長的《威龍猛將》網絡游戲升級版。而《威龍猛將》也是部法國電影的翻拍。
于是這部電影就成了翻拍片的翻拍片升級版,可惜雖然找了斯巴達同志來演,但特效和動作都遠遠不能和斯巴達相比。
而在我看來那個6點幾的評分實在是高了一些。

真人秀,一直以來是美國眾多電視節目中長盛不衰的節目類型之一。真人秀節目以其絕對的真實感征服了廣大的觀眾。《真人游戲》正是借用了“真人秀”節目的模式,為觀眾們帶了90分鐘腎上腺素飆升的刺激體驗。
《真人游戲》是馬克?耐沃爾代和布萊恩?泰勒繼《怒火攻心》、《怒火攻心2:高壓電》之后,合作編導的第三部電影。馬克二人執導的影片總是帶著他們鮮明的個性烙印:快節奏,性格突出的角色,異常火爆而血腥的動作場面。而在這部新作中,導演馬克?耐沃爾代和布萊恩?泰勒二人在華麗的爆破場面與槍林彈雨的槍戰戲背后,為影片賦予了超越一般槍戰片的深刻思想性,以及對于社會現狀的暗諷。
電腦天才肯?卡斯特設計了一款名為《殺戮者》的游戲。《殺戮者》不同于以往在虛擬中進行的網絡游戲。它是讓游戲玩家通過神經控制的方式,操縱真人在真實的世界中進行游戲。基于這種游戲模式之上,肯?卡斯特衍生出了一種極為刺激的游戲方式。那便是讓游戲玩家付費,用死刑犯的身體,去進行一場真槍實彈的戰斗。同時,自愿參與游戲的死刑犯只要能連勝30戰…
雖然影片的背景是挺荒謬的 估計未來百年內是沒什么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 但是畢竟一切也是皆有可能 可能我現在在操縱著你 哈哈
整部片子有些倉促的感覺 首先 我不知道是我去晚了兩分鐘所以沒看到還是影片沒有交代,Kable的妻子為什么也被操控了?她也是死囚嗎還是因為要追隨丈夫?第二 由羅根 勒曼飾演的玩家的出現著實讓我興奮 因為昨天才看了〔波西杰克遜之神火之盜〕既然他是一個這么出眾的玩家 能操控Kable打贏28場戰斗 為什么從頭到尾都覺得他只是一個呆在家里玩游戲的富二代宅男?連個訪談都沒有 比如說問問他是怎么做到了 影片背景那么多國家的人甚至只是美國就萬眾矚目了 那玩家怎么會默默無聞。。3 “人道”組織的那幾個人是死了嗎?Ken Castle播那影片看不清楚是死了還是昏了 而且結局總得有個交代吧。。還有他們說的Ken Castle的做法是為了掩蓋他之前的計劃 那計劃是什么?有提到嗎? Ken Castle的死也死的太突然了 沒有太多的跌宕起伏
當然喇 中國今年引進這么多的外國片 這部也算是不錯 不論是題材或是場景的震撼度
ps 我怎么都覺得胱壂腫菊刪了很多東…

劇情最后是意猶未盡了一把~只是跟最近我看的狗血國產電影一比,覺得它的可看性還是強多了。口味夠重,畫面也夠血腥。導演塑造了一個虛擬和現實邊緣的游戲,血和性卻都是真實的,這樣的題材讓人可深可淺的去拓展思維。(深可影射社會現象,淺可只看是一款成人限制級游戲。)只是最后結局沒有沿襲重口味,突然的小清新,讓人有點不知所措。
重點推薦畫面,導演透過剪輯和拍攝技法創造了一個奇特的網絡時代,(可以覺得這位特別有想法,原創性很重要)構圖,色彩,都算一流。
語速的控制:某一段里,某組織向主角先生道出原委的時候,話語的剪輯也讓我暈眩了一把,(主角也暈了。)讓人透不過氣,咄咄逼人的速度。暈是暈,我卻覺得很絕妙,把氣氛和場景都拉到了一個力量點。(有說服力,所以原來語速很重要。)
偶爾讓人產生暈眩感,這個時候,你可以思索有一天當電腦代替了思維,這種暈眩是一座薄墻,易碎,之后是永無止境的不自由。

“天地逃生”艾莉森·洛曼新作,Game is NOT over.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90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