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青年導演王楊曾于去年拍攝了一部名為《地上》的紀錄片。他把鏡頭對準了西安大學城這片連接、模糊著城鄉地域的曖昧空間,試圖捕捉這一空間的微妙變化和被各種權力所侵蝕的日常生活。在其中一個場景中,他的鏡頭從土黃色的矮平農民住宅移去,切換到一座龐大的綠色調華潤萬家超市之上;攝像機進入超市之中,一組平行的長鏡頭展現了十幾張收銀臺光鮮锃亮的操作臺面和統一制服的收銀員;人流開始涌入超市,穿著奧特曼卡通制服的服務員正在吸引孩子們購買玩具。隨著王楊為本片制作的詭異背景氛圍音樂,這部極為現實主義的電影頃刻之間變得超現實了。整齊劃一的農民住房與同樣整齊劃一的超市收銀臺突然之間成為了現代性在中國農村展開的辯證兩面,而無產農民的貧瘠生活和超市之中琳瑯滿目的商品,荒廢空曠的鄉土中國與擁擠熙攘的超市空間構成了互相解構的關系。當國家權力的介入威脅到一種樸素日常生活的消失時,當全球化與市場經濟的偉力迫使農民告別鄉土、踏上沿海之旅時,超市,作為消費文化/全球資本流動的象征物,正以在地化的方式于潛移默化中重新著組織農…

總覺得戈達爾喜歡用政治來占據主體,最后把愛情,生活如顯得更加生動。
看這樣子似乎是有些許脫離了新浪潮了,如此大規模的場景運用與“知名”演員的參與。
觀后感還是難以言表,似乎有一種對共產主義革命失敗的挽歌的感覺,但在最后又妥協了?“是給沒故事的人的故事”。這在片中似乎是讓每個觀眾選擇一個政治立場,把各種極端的共產主義分子,與惡臭的資本家,都用一種客觀視角展現。
但把政治形容為故事?的故事的構成是經驗甚至有些虛假在此。
戈達爾實在是高!

戈達爾曾說:我們要拍政治電影,不是拍政治題材的電影,而是政治的拍電影,那就是一場行動,一場革命。彼時他發起了吉伽·維爾托夫電影小組,他們想要嘗試透過維爾托夫電影的革命意義與現實的階級斗爭結合,認為電影導演必須把這種關懷視為己任。電影中這對知識分子夫妻進入到一九六八年的五月風暴期間爆發罷工運動的香腸制造廠,與工廠老板一同被堵在辦公室,戈達爾使用布萊希特式的間離效果,在充滿舞臺感的場面調度中反復使用橫移鏡頭,逐漸帶領我們領略運動之后的法國社會各個階級的“面孔”與混亂的社會現實

【一切安好】爆款!Tout va bien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78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