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93933
【音樂家】震撼!面對戰爭帶來的苦難,全人類的悲歡都是相通的。
大家好,我是激動的小仙兒。
我們擁有那么多厲害的音樂家、藝術家,但卻很少有關于他們的傳記片。以至于我們對這些偉大人物的認識僅僅停留在中學課本冰冷的文字上。
但其實,這些偉大的人物的力量毫不遜色于政治家、科學家。
藝術的力量往往被人忽視。
洗星海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
但是,除了中華民族經典之聲《黃河大合唱》的作曲者這個頭銜,你又對他了解多少呢?
這周五,一部以洗星海生平為原型的電影《音樂家》就要和大家見面了。
我們終于正式有了一部講述音樂家的傳記片。
個人認為是一部值得二刷的電影,第一遍看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震撼和感動,音樂的震撼,《阿曼蓋爾德》《黃河大合唱》激昂振奮人心,家國情懷的震撼,感受到戰爭年代人們的無可奈何,第二次更多的是感動,默默流淚,影片敘事形式,包含一些背景的交代,整體可能顯得略散一些,也是我認為稍微不足的地方,很多鏡頭收得太快,就是情緒還沒轉過來就被切到下一個情境里,大概是由于敘事的完整性和影片長度的限制吧,但主題其實很鮮明,太多讓人記憶深刻的場景,相信看過的人都能記在心里了,有家而不能回
『音樂家』
作為一部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合拍的傳記片,
講述了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在哈的漂泊生活,
整體按照時間軸平鋪直敘,
故事零碎且片段化,
多用側面刻畫缺乏正面的深入塑造,
導致情感上始終缺乏一個“核”的凝聚,
致使后面精神上的升華略顯刻意,
總體來說拍的只能算中規中矩。
【6分】
『音樂家』作為一部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合拍的傳記片,講述了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在哈的漂泊生活,整體按照時間軸平鋪直敘,故事零碎且片段化,多用側面刻畫缺乏正面的深入塑造,導致情感上始終缺乏一個“核”的凝聚
我要想批評卻總是被感性沖昏了頭腦。
這部電影的劇照師謝浩和我認識好些年了,他喊我叫兄弟,喊我爸爸叫“老人家”又是也喊“局長”,我既認識這部片子的導演西爾扎提,當然,也是為了謝浩兄給他捧個場。
作品的蘇聯/北方風格是極為明顯的,總是在下著雪,可能是為了突出冼星海漂泊在異國他鄉的不易,影片中我從未看到過哈薩克斯坦的夏天(當然諸如很多拍俄羅斯的宣傳片也總是拍大雪紛飛、拍新疆的宣傳片總是拍戈壁胡楊一般,這個時代傳媒的宣傳也猶如戲曲一般有臉譜化的問題)。
出發觀影之前,在網上看了劇情簡介,只記得主題是音樂家冼星海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流落哈薩克斯坦的故事,此外再無其他。入了場,發現只有一位觀眾,差點就成了包場,未曾想到票房如此慘淡。
票房的慘淡與人們對于冼星海的了解程度不無關系。對于冼星海,我想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都是不熟悉的,我自己對于冼星海的印象,也僅僅是記得少年時代有一部名為《冼星海》的電視劇和為了紀念冼星海而易名的星海音樂學院。
但當唱起“風在吼,馬在叫”,我會熱血沸騰
【音樂家】震撼!面對戰爭帶來的苦難,全人類的悲歡都是相通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4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