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觀的視角出發一六四四過于宏大,崇禎、吳三桂、李自成、多爾袞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在當時他們自己是否意識到了自己是決定歷史的一枚棋子?我想應該都不知道,因為他們的目光并沒有投放的那么遠,而是停留在了當下。
崇禎的心思多疑以及諸臣害我導致了明末的滅亡的;李自成把天下打到手卻又因為管教不住劉宗敏囂張跋扈從而導致自己在一年后斷送了性命;吳三桂親爹親媽被監押,心愛的女人被他人掠走,而后又被十萬大軍攻打,真是夠慘的;而多爾袞則趁勝追擊撿了一個大漏。

崇禎優柔寡斷的性格悲劇導致其于煤山上吊身亡的命運悲劇。李自成缺乏審時度勢的精神,放縱劉宗敏拷打吳襄霸占陳圓圓。吳三桂忠臣孝子之名都皆未得。多爾袞聰明善戰為大清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卻落得晚年多病,死后被掘墳的下場。關鍵人物,在關鍵時刻起著決定歷史走向的關鍵作用。讀史使人明智,以史為鑒。歷史結果往往耳熟能詳,真相卻往往撲朔迷離。紀錄片拍的很棒,演員演的也很好,明明知道結局卻依然看的十分揪心。這部紀錄片對我的啟示意義也很大。要明白自己的性格弱點并不斷改善自己,做事情不要優柔寡斷

本片主要講了在一六四四這一年,崇禎皇帝、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四位大人物的經歷與選擇,展現了王朝交替、風雨飄搖的歷史巨變。
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吳三桂,后世提及,就是吳三桂與陳圓圓,皆說他一怒沖冠為紅顏。但是我覺得陳圓圓只是推動他降而復叛的因素之一,在這個權力更迭的風口浪尖,吳三桂是被歷史的車輪推著走,沒有太多時間留給她思考。面對多爾袞,他多次在信中寫的是“借兵”,此前他一直拒絕降清,但是與李自成的生死之戰,將他從忠君報國的道德外殼下剝離出來,留下“叛徒”的萬古罵名。
公元一六四四:全程高能的歷史片 充滿悲劇的最后一個漢族王朝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66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