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個美術真的了不起。充滿了精心的設計,如同給皇室做的盛宴。所有的細節都充滿了精巧。先看海報。
海報像極了德加的芭蕾舞演員系列的作品。充滿了隱喻。德加這個系列的作品。表意就是美的另一面。舞臺上光鮮亮麗的芭蕾舞演員的背后。不唯美。不雅致的另一面。也揭示著這個電影的主題。美的另一面。
所有的畫滿都充滿了巴洛克風格的形式感。只有小K飾演的戴安娜王妃的大純色衣服顯得與整個畫風格格不入。反襯著背景的死氣沉沉。這也是靠畫面去表意。
在他與丈夫臺球桌對弈的戲份里

《斯賓塞》不是一部標準的傳記片。正如不少媒體所評價的那樣,這是一部使用了《閃靈》式拍攝手法的心理驚悚片。
這部影片聚焦戴安娜王妃。但正如片名《斯賓塞》所揭示的那樣,這部影片關注的并非是戴安娜王妃的顯赫社會身份——一個具有巨大社會影響力的、高高在上的公眾人物。相反,它回歸到了“戴安娜·斯賓塞”這樣一個渴求自由、希望擺脫王室桎梏的真實女性個體。
這部影片摒棄了常規傳記片里詳實的背景刻畫,而是選取了三天圣誕假日期間的桑德靈漢姆莊園來承載故事的發生

戴安娜的全名叫 Diana Spencer,結合電影的片名以及結尾處的對白就可以看出,比起亦步亦趨的王妃,她更喜歡自由自在的平民,比起世人皆知的戴安娜,她更愿意做那個無人知曉的斯賓塞。
不同于普通傳記片的做法,這部電影只截取并展現了戴安娜一生中看似普通的三天。由始至終,影片的鏡頭都執拗地聚焦于那張美麗的臉龐,以及隱藏其后的那個脆弱的靈魂。
比起故事情節,這部電影更關注人的情緒。這是一部“情緒流”的電影,戲劇沖突幾乎全部來自于角色內心,觀影的過程就是感同身受的心靈之旅。

當代好萊塢傳記片:一出大型明星演技廣告
傳記電影到底還有沒有存在的意義?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資料影像俯拾皆是的年代,請一批大導演大明星來炮制一部傳記劇情片,實在是件過于浪費的事情。當代大眾在很多時候已不再需要老派好萊塢傳記片。所有的欲揚先抑、跌宕起伏、添油加醋和英雄主義敘事,都已經顯得太套路和太廉價。當鮮活的原材料與詳實的維基百科就擺在你面前時,又何必將精力浪費在一部嚴格按公式打造的新聞活報劇上?
而對創作者本身來說,傳記片也是個形同鐐銬的體裁。每部規模可觀的名人傳記片

個人覺著目前的豆瓣評分偏低了。
1. 選取的片段極好,就是戴妃和查爾斯分居/離婚前夕的3天(而且還是圣誕節)
2. 配樂很好
3. 忽略掉小K硬凹出來的英式口音,她其實很適合演備受抑郁癥/暴食癥困擾的戴妃,而且很讓人信服,因為她身上有一種無法否認的真實感。缺點是她缺乏戴妃骨子里自帶的那種明媚強大。小K的個人氣質略偏陰郁。
黛安娜出生于1961.7.1,父親是后來的第八代Spencer伯爵。在她7歲時父母離異。
查爾斯出生于1948.11.14,比黛安娜大了大約12歲半。
1977年黛安娜和查爾斯王子在一個派對中認識

【斯賓塞】這電影好像和黛安娜有關系又好像沒關系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4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