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中的時候,有二個老師對我影響至深。
有一位語文老師說起雷雨,他問我們,周樸園是壞人嗎?我們說是,他問我們,周樸園虛偽嗎?我們說是。他說,他或者壞,或者虛偽,但是,他心里一定是喜歡過侍萍的,這位老師的話,在我心里打開了一扇窗一樣,在我們整個中學的生活中,沒有一個成年人和我們提起愛情,我們學過生理衛生,我們偷偷看了不少的瓊瑤小說,武俠小說,但是沒有一個人向我們提出一個問題,一個無恥的人,也許也有過愛情。于是我后來確實試著去想象過周樸園的愛情,也許他真的喜歡過侍萍,不然不會把她的畫像放在家里,不會這樣對待那個非婚生子,不會和她有兩個孩子,不會戀戀不忘。
我們有一位歷史老師,在某一天上課的時候,突然也問我們,你們說慈禧是什么樣的人?
我們都以為她是壞人,是賣國的,軟弱無能的,欺軟怕硬的。
我們老師說,中國在那個時候掙扎過沒有?掙扎過的,清政府有一段時間承認了義和團的地位,但是隨著義和團地位的攀升,利用義和團將外侵者趕了出去的想法也就變成了打壓義和園,統治階級這個時候的矛盾思想

寇連材(1868—1896)原名寇成元,進宮以后被賜名為寇連材。一八六八年,生于直隸昌平州(現在是北京市昌平縣)南七家莊,家境小康。其父寇士通,粗通文墨,秉性豪爽,好打抱不平,為受欺壓的窮苦農民出氣。寇連材讀過幾年私塾,稍大即邊務農邊自學,不僅讀了經史子集,還通過在城里做事的親友,借閱了洋務派和維新派所寫的書籍報章。加之京畿消息靈通,對于朝廷的帝黨后黨之爭,以及列強的步步侵略,也多有所聞……
當時時興早婚。寇連材十五歲時與鐵匠營村張氏女結婚,生有兩男一女。一八九一年,寇連材二十三歲時,他父親寇士通為管窮朋友的事,與魯疃村的大地主趙燦打官司。趙燦的兒子、女婿都在衙門里做事,官官相護,反誣寇士通有通匪嫌疑,結果有理的官司沒打贏,自家的幾十畝地倒被趙家訛去,幾乎傾家蕩產。寇士通一氣之下,臥病不起,含恨而死。
23歲寇連材,接連遭禍,無法維持生計,只好跑到北京去尋找出路。經一個太監的介紹,被閹后進了清朝皇宮,給慈禧太后梳頭。由于他聰明能干,做事精細謹慎,“侍西后久,頗得力”,很受慈禧喜愛

電影當然不是真的歷史,更何況當下的電影已經淪落到只有人名對,其他一概不論的地步,如赤壁,如一些獻禮片。
傾國傾城絕對是一部嚴肅的史詩片,是一部經典的邵氏片。但李蓮英真的是那樣子的嗎?真的就是慈禧養的一條狗嗎?但據史書說李是一個很合格的太監,對光緒和慈禧都不錯,能夠切實履行職責,為緩和調解雙方的矛盾做出過很大貢獻。但《雷雨》的成功告訴我們,成功的文藝作品是需要尖銳的矛盾、沖突和總暴發的,黑暗面強大才彰顯悲情。但如果當成正史看,確實對李蓮英不公,對慈禧也不公,幸虧李沒有后人,不然情何以堪!

傾國傾城的是狄龍還是姜大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2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