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是我看的第一部同志片。雖然不了解同志片具體拍攝手法和內容,但是在電影的30分鐘之后意外睡著了(還流了口水
首先,兩個男生長的太像,至少在前20分鐘,分辨了很久,都很帥,感覺導演特意在找安靜和鬧騰的兩張面孔,但五官太像,有點影響觀看。
青年時代匆匆過去就進入中年時代。青春部分像太多的文藝片那樣用了太多看不懂的手法,敘事性不強,就強行高考結束兩個人沒見面
雖然槽點多,但耐不住主題曲出來的那一下還是哭了,在這里說一句盧廣仲yyds!

蹭臺灣同性戀婚姻合法性的噱頭,所以我談的是愛不是欲望,欲望是講身體的靠近我要的是他心里面真的能夠接受我,上帝不是說“信我者得永生”嗎?上帝不是說“他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嗎?我一直用力敲門你難道都沒有聽見嗎?/你知道晚安的拼音怎么拼音嗎?wanan,w 是我,a 是愛,n 是你,an愛你(說字母就用手勾勒說an 就畫在他手心或者背后)/那你幫我下地獄我現在寧可下地獄,地獄或許有比較多人懂我啦,你讓我好過一點,你幫我下地獄嘛

阿漢一直只是在問:你想讓我怎樣?你把我當成什么?你什么時候理過我?到最后也沒有直接說出:Birdy我喜歡你,我愛你,我想要你,我想每天都見到你,我想一直和你在一起,我把我的心交給你,我把你當作愛人,遠不止最好的朋友,你又為什么一直疏離我,請你把你的想法也告訴我好嗎?如果在澎湖只有他們兩人的時候阿漢能把所有自己的想法全部傾瀉出去而不是一直問Birdy,Birdy是否也會將自己的想法全部講出,講他是如何害怕阿漢遭到霸凌受到傷害,講他有多愛阿漢
去年很火的時候沒看,今年在看另一部小火(名字也很長)的臺灣GL劇「第一次遇見花香那刻」時又遇到了,所以找來看,發現男主竟然是以前看過的「紅色氣球」的男主之一,另一位男主又有點兒像楊洋。
劇情沒有什么特別好說的,但是「第一次」的走向也跟這部有點類似,都是學生時代一見鐘情、成為“好朋友”,家境一般的那個更早意識到自己的感情是愛情,想在家境更好的另一個那里得到回應,但卻只有沉默。也許是因為家庭環境讓他和她都更難以掙脫所謂“正常人”的人生軌跡吧。其實我更好奇

事先聲明,我對這部電影失望主要是因為看過不少人的好評,放在整體的大環境下它大約不算爛片。我鑒賞電影的能力一級差,此影評僅從普通觀眾角度出發,雖然我猜沒人看我的吐槽,但還是不要吵架、不要吵架。
這種電影如果情感轉變太突兀,真的很傷感非主流,兩位男主好像突然就好的不行了,突然張家漢就喜歡上birdy了,突然他倆竟然是互相喜歡,天哪灣灣人的情感為何如此迅捷,既然是同性愛情,確認自己心意的過程就算不糾結又漫長,也至少通過一些肢體語言讓觀眾看出來

一開始我就在想難道是我臉盲嗎?這兩人真的長好像、還都搞成寸頭,是要怎麼辨認。
想想這不就是愛最純粹的樣子嗎——沒有框架,沒有形狀 ,沒有顏色,沒有定義;就那樣朦朧又微妙地滲透空氣。可能只是兩個相反又相像的人走在一起,然後每一天都變得值得期待。
一段愛情讓瘋子想要變得理性自持,但讓溫吞的那個想要大喊宣告。這樣模糊、熱情、矛盾、掙扎的初戀,在青蔥的年齡,在禁忌的時代。學校不可以,其實社會更加不可以。這不只是刻在心底的名字,更是只能藏在心底的名字。
三十年前與社會的矛盾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完美!初戀是部史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