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特別暖心的小故事,里面只有兩個小人物,嚴格上來說算不上“人物”,就是兩個普普通通的人:一位老奶奶,一位女大學生。
老奶奶就像我們通常所認為的那樣:自私、脾氣古怪、不可理喻
女大學生也像我們通常所認為的那樣:有點兒叛逆,有點兒小倔強
老奶奶住在年久失修的胡同里,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庭院里曬曬太陽,喝喝茶

非常好的一部小成本電影,象娓娓敘說一樣講述著一老一小的故事,老人就象我們身邊家里的老人,讓我想起我已去世多年的奶奶,老人雙腿殘疾臥床多年,所有的生活都在不足十平米的房間里進行,欣慰的是我們這些孩子們都很孝順端屎端尿自動自覺,老人一輩子剛強就象片子中的奶奶,到老了卻不得不依靠別人過活,看著想著不禁潸然淚下,片中老人說的一句話“我悶的時候,最希望來個收破爛的,或者走錯門的。可以說說話”也更讓我聯想到我奶奶當年的心情,父母上班我上學,白天只有老人坐在床上,唯一能做的就是聽聽收音機,看看窗外,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好片子就是應該在不經意間抓住人情感的脈搏吧。

喜歡那個風風火火的姑娘,說話很沖,其實也并沒有太在意別人的感受
但是很用力地在生活
老太太的愛
也是倔強的不肯表達的那種
不是眼圈紅紅的那種感動
但是小馬走后,那個空蕩蕩鋪滿落葉的院子
看了很讓人心疼
結尾很干凈
很干脆的省略掉很多細節和說明,但是還是什么都明白了
含蓄,不論是電影敘事的方式,抑或被敘述的故事本身,好似中國人之間特有的默契
近年來在各種大制作里險些被忽略掉了的情懷
在這里復又感受到了,壓抑背后,克制而深厚的純真
那也是一種純真吧,所有直抵心底的深情都算是
果然就是小成本
讓人想起原來電影還有這樣一種方式,最簡單的方式
也教人想起,這個世界上什么是真正重要,什么并不是

--看電影《我們倆》的體會
99%的場景都在一個破得不能再破的四合院里。一個是獨居的九十高齡的年邁的老太太,一個是租住者"窮學生"小馬,兩個人的戲。
老太太晚景凄涼,只有一個跟她同樣高齡的街坊老太太照顧著她。老太太在年輕時騎過馬上過戰場,結婚第二年死了丈夫,目前有一個養女,但并沒有住在一起。
從電影海報上看,很容易把這部電影看成是親情戲,但她們卻只是房東與租戶的關系。 影片并沒像以往類似題材的敘事方式那樣來表現所謂的美德所謂的和諧,而是從沖突開始的。
小馬個性鮮明,自我意識極強,渾身洋溢著青春氣息。老太太雖是垂暮之軀,其神情氣度也不是庸碌之輩。
從小馬在大雪紛飛中挨家挨戶找到這間出租屋開始,兩人就之間就產生了一系列的沖突(這一點我們這些漂泊在外的年輕人都有過深刻的體會),并為此爭執不休。當然,這個老太太并不是一個刻薄之人,沖突也基本上不是利益上的沖突,只是因為雙方的生活習慣不同。
老太太不再無所事事,而是每天到她的出租屋外面巡視一番,和這個快人快語毫不退讓的黃毛丫頭理論一番

“我們倆”我不懂怎么安慰你,我在你脆弱時離開你,但是我愛你。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1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