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整體基調有點淡淡的憂傷,冷冷的溫暖,小女主Emma側面像赫敏,笑起來像Carol里的Therese。
電影里兩個鏡頭讓我印象深刻,Emma和外婆在垃圾場里談心的一幕讓人暖心,結尾Emma坐在屋外看著車流淡然一笑的樣子讓人心疼。垃圾場那一幕,外婆和Emma探討了生命的意義,外婆讓她好好的做自己,結尾那一幕,年少的Emma看盡了人情冷暖,卻仍然選擇微笑面對。
和年齡不相符的憂郁眼神或許是因為她過早洞察了人情冷暖吧,盡管這樣,她仍在同學嘲笑她的笑聲中露出暖暖的笑容;在拿回本就屬于自家的床墊時

非常高興有這樣一部作品,如果說《倫敦一家人》還有情節線過于被推動的問題,那么這一部作品的懸念則是貫穿始終的了。
很好。
從一開始丟了床墊(里面有百萬歐元)引出開端小懸念,再到找到了一個床墊(但不是自己的)要不要堅持尋找陷入高潮,最后找到了床墊(結局)。
只是按照觀眾審美的心理結構一般來說這個結局應該是個開放式的,似乎影片到這里閉合了。
總地來說也已經不錯了。
昨天看《圓桌派》第四季第二集,里面心理學家武志紅介紹了一個概念:全能自戀。

很久沒看過電視了,所以我很欣喜能在長久以來第一次看電視時看到這樣一部值得一看的片子。
當老太太那被不成器的子女丟掉的床墊贗品被發現時,我是狂喜的。確實,我討厭她子女的嘴臉。我甚至不希望真正的床墊被找到,我覺得劇情到最后老太太也是不想再看見這個床墊了,但是,她可愛可敬的外孫女找到了床墊,并把功勞讓給了最不成器的小兒子。于是,一家人由貧轉富,顯得其樂融融。
這樣的結局似乎和這位蘊藏了一生智慧的老太太不太符合,但我又覺得需要理解老太太。可能就是因為她太過智慧

整個電影很平淡,沒有高潮,要說高潮的話,應該是在最后,一直牽動人心的床墊終于出現,很妙的是最后到底有多少錢,子女們瓜分這筆錢沒有表現出來。老太太在找到床墊后說其實這里面沒有一百萬,我只是想你們把我說的話當回事,覺得很可悲。人性都是貪婪自私的,不論古人今人還是外國人中國人,隨著生命一步步走向終點,人越來越無能為力,所以在年輕時候快點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

全家人都看不起的小叔子,是真心想讓老媽開心,雖然屢次馬屁拍到馬腿上。惦記著老媽遺產的哥哥姐姐,來給老媽做壽時也是買了老媽喜歡的物件,付了舞男的費用。找到床墊時一家獻寶也是問老媽“are you happy”.
誰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但也沒那么壞。
小孫女是最天真善良的,見過錙銖必較的成人吵架,也見過荒誕的垃圾場競賽,最后一個鏡頭的笑容應該也是這么想的吧。

13年的電影,我今天才看完。
說來很巧,我現在的狀態就是處于抉擇工作的階段,除了迷茫和不知所措,每天都有自己衍生的糟糕情緒。
家里斷電了,手機只有50的電,但是又睡不著,決定還是看部電影吧。沒有wifi,只能用免費流量去騰訊視頻隨便找部片子,機緣巧合看見了床墊下的百萬歐元。
82分鐘,剛好,不用擔心電不夠。帶著能盡快讓自己睡著的念頭,點開了播放。
名字總能讓人聯想到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個勵志上進充滿希望的電影。可似乎是,也不是

【床墊里的百萬歐元】用青春期的眼睛旁觀成年人的鬧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hcrre.com/zhonghe/vod-10904.html